第四章 宝藏

    第四章 宝藏 (第3/3页)

    只可惜到最后这笔宝藏都没能用上,只留下了一张藏宝图。

    这笔宝藏的存在,只有当时的魏国公,即徐达之子徐辉祖知晓。

    徐辉祖英年早逝后,便再无人知晓。

    一直到《碧血剑》时期,藏宝图落到袁承志手中,才被他发现并起出这份宝藏。

    袁承志将宝藏换成军资,收拢父亲的老部下(山宗),成立了“金蛇三营”,成为他后来出走渤泥国的班底之一。

    这是金书世界所有宝藏中,唯一一份正常发现、起出、并发挥作用的宝藏。

    换句话说,这份宝藏在这个时代,依然安安稳稳的躺在魏国公府地底。

    不过如今的魏国公府,可不像是《碧血剑》时期。

    那时南京城已经被李自成打下来,袁承志自然可以从容挖宝。

    可如今的魏国公府,还住着这一代的魏国公呢!

    国公府邸的守卫有多森严,这不难想象,想到人家家里去挖宝藏,还得带出来,这根本就不现实。

    那么李慕能选择的,似乎也就只有《连城诀》宝藏了。

    连城诀宝藏乃是南北朝时期的梁元帝所藏,一直到清初才被人发现,在这个时代自然也是存在的。

    只不过那大金佛肚子里的金玉珍宝有毒,想安全的弄到手还得费些周折。

    但不管怎么说,难度总要比魏国公府的宝藏低得多。

    他都不用全取出来,随便装他一包袱,就足够华山派几十年的开销了。

    养弟子跟养军队,终究还是有所区别的。

    宗门只需给弟子提供吃穿用度即可,最多再给配把剑。

    无须如军队那样还得发军饷,准备兵器铠甲,各种军械,甚至是战马。

    那大金佛李慕暂时不打算动,以免打草惊蛇,泄露出去。

    先弄些金佛肚中的金玉珍宝撑着,等华山派重新崛起,有了充足的人手,再设法将之全部搬回华山不迟。

    有了打算,李慕当即动身。

    九阳神功他已修炼大成,那四卷《楞伽经》便没必要再随身带着,带回去也没法解释。

    他效仿张无忌,将四卷经书用油布包好,埋在了剑冢山谷的山洞中,只带走《医经》和《毒经》。

    这两本经书对他也有大用,日后可以慢慢参详研习。

    张无忌可以用几年时间学成,他用二十年时间来“细嚼慢咽”,总不会比张无忌学得差。

    就算在这个世界暂时派不上用场,日后到了别的世界,总归能发挥出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