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8章 唐老板的PC标准

    第0318章 唐老板的PC标准 (第3/3页)

美国的法务部门仔细推敲。

    相比于一代方圆电脑的过渡性设计,唐焕是按照行业标准的目标,来规划二代方圆电脑的架构,ISA总线、IO端口、南北桥芯片、内存条、扩展插槽等等的设计,无不留出了方便未来升级的空间。

    这一大堆东西加到一起,就是所谓的个人电脑标准了。

    原本时空里,蓝色巨人推出IBM-PC,使得个人电脑的概念深入人心,并风靡全球,可谓居功至伟。

    但实际上,IBM归根结底是个追求利润的公司,它研发出自己的个人电脑只是为了来这个领域赚钱而已。

    不要忘了,IBM-PC的诞生背景是,个人电脑被公认属于一种低端设备;象棋计划研发周期太短导致技术东拼西凑……

    这些限制,在IBM-PC和苹果公司等其它同行并存的时候,问题不大,可当IBM-PC一统江湖,把其它不同架构的个人电脑赶尽杀绝地几乎只剩下苹果电脑之后,便逐渐成了限制整个个人电脑行业发展的绊脚石。

    其中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当英特尔推出具有内存保护功能的微处理器Intel 80286后,多任务操作系统的条件就已经具备了,但把持着整个个人电脑行业的IBM和微软,却一直毫无建树。

    这就是垄断的原罪了,反正不管怎么做都能日进斗金,那又何必去费那个事呢。

    因此,IBM-PC标准自诞生之日起,就有诸多缺陷,可以说,一开始蓝色巨人便从起跑线上把大家带歪了方向。

    而唐焕在二代方圆电脑上体现出来的标准,则把竞争对手甩出去好几条街。

    这种高人一等的差距,体现在多个技术层面,或许从用户安装操作系统前,所接触到的主板BIOS和硬盘MBR来看,最能说明问题。

    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即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个人电脑启动时加载的第一个软件,用于执行系统各部分的自我检测。

    当这个被称之为Poer On Self Test——POST的阶段完成后,个人电脑才会把控制权交给操作系统。

    IBM-PC的BIOS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面对16位CPU即Intel 8086的代码,工作在实模式下,最大内存寻址空间为1MB。

    像键盘、显卡、软盘驱动器等,被IBM认定为标准设备,它们的驱动程序被固定在安放在高地址的内存空间中,而剩下的内存地址空间则供用户使用。

    1MB的容量和有失灵活的内存地址分配方案,一度被象棋计划小组认为足够用了,但实际情况却是,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到个人电脑的发展趋势。

    随着设备功能的增强,驱动程序会变大;而大量其它新类型设备的出现,又催生出新驱动程序,这点空间很快就不够用了。

    由此产生的弊端就是,大部分新设备或者标准设备的新功能,在BIOS中无法使用。

    比如未来的USB设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通过BIOS操作,连从USB硬盘启动都成了问题。

    而BIOS所提供的调用功能,只有DOS使用,indos和Linux则忽视掉BIOS,直接从底层进行硬件控制,BIOS彻底沦为了鸡肋。

    唐焕在BIOS的设计上自然不会如此鼠目寸光,他的BIOS没有拘泥于实模式,驱动程序则使用了动态加载的方式, 从根本上支持更多的硬件设备。

    Master Boot Record——MBR即主引导记录,是一段位于硬盘主引导扇区的代码,登记了硬盘本身的相关信息,以及硬盘各个分区的大小及位置信息,

    IBM-PC在这里的最明显限制就是,同一块硬盘只允许存在4个主分区。

    随着硬盘容量的增大,也会产生不少的麻烦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