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蒲良刀

    第七十三章 蒲良刀 (第3/3页)

手中之刀:窄身长刃,刀尖切刃而收;直脊稍厚,刃锋微弯,估计是因为使用了覆土淬炼之法;刀长四尺三寸,刃长三尺三寸,刃口锋利,花纹凛然;刀柄为木制,雕有横纹,柄后依然有环首造型。张胤大声赞道:“好刀。”心中却想着这刀柄为何比普通的环首刀长了许多。

    他心中想着,顺嘴就问了出来:“这刀柄为何长了许多?”

    蒲良走到近前道:“子承有所不知,这是冰台的建议。”

    “哦?”张胤看向蒲良身边的李艾,“李艾的建议?”李艾出黍谷山时,张胤赐字冰台。

    “子承你这些少年弟子,都不是一般人啊!李冰台年纪不大,但是有着玲珑心思。他说自己身子弱,膂力比不过重城(张雄),重之(敖山),笃道(尾敦),东卿(岳青),骁夫(沈烈)等同学,用刀时喜欢双手持握。军中的环首刀,柄长不过五六寸,太短,双手握柄不便,因此向我提了加长刀柄的建议。我也是试着造来看看,不知实战效果如何。”

    李艾站在那里笑着,倒也表现大方,与他数年前害羞胆小的性子大相径庭。张胤冲李艾点点头,微笑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交给赵司马在军中一试便知。”

    此刀刃锋微微有些弯曲,但是幅度很小,不仔细看几乎看不出来。弯刀利于劈砍,直刀利于突刺,可谓各有利弊。不过国人更爱直刀,后世直到隋唐时期的刀主流依然是直刀造型。此刀背脊挺直,刃锋自柄至尖逐渐收窄,实际上仍然属于直刀。只是张胤不清楚,蒲良如何做到刀脊直而刃锋微曲的。

    在张胤眼中,手中的刀更像历史上唐刀的样子,只是多了一个环首。这柄刀保留了环首刀的很多特点,但是毕竟有了微微的弧度,与时下的汉刀可算是不同了。基本的直脊和切刃保留了环首刀善于进行突刺,容易造成和矛矟一样的贯穿性伤害的优点,微小的弧度也使刀的重心更容易掌握,挥舞时在给敌人造成切割伤害的同时更节省气力。张胤琢磨着,或许可以制作直刀和弯刀两种,步战用直刀,马战选弯刀。

    蒲良道:“此刀既要大量打制,也该有个名字。”意思是想让张胤为新铁刀赐名。

    张胤沉吟片刻,道:“此百炼刀因你出世……就以你的名字称呼吧!”

    蒲良大惊,忙要推拒,张胤已将到刀柄塞到他手中,道:“你莫要拒绝,这是你的功劳,呵呵,蒲良刀……这名字挺好听的。”

    身旁李艾也笑着对蒲良道:“你总说你所造之刀是有生命的,你若拒绝,岂不是伤了此刀之心?”李艾与牧正都是蒲良的助手,两人分工,一个在令支冶炼厂,一个在阳乐正业堂工坊。

    蒲良苦笑摇头。那时是说笑的,李艾这小家伙却拿来揶揄自己。

    “无论是覆土淬炼之法,还是利用双炉冶炼精铁,于我都只是个设想,不想数月之间,子淳就已经造出了如此锋利的宝刀。子淳造刀神技,名不虚传。”张胤拍了拍蒲良的肩膀,“我近日无事,想着淬火为何一定要用水,为什么不能用其他的东西?”

    “不用水?”蒲良眉头轻皱,暗暗思索。

    “我听说极西之地有些胡人用牛马之溺淬刀,子淳为何不试上一试?”张胤循循善诱,“还有牛马油脂、血液都可以试试。而且……也未必一定只淬火一次,为何不试试先水后油,多次淬火?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张胤当兵时喜欢刀和匕首,对炼刀淬火多少有些了解。今日他将所知道双液淬火透露给蒲良,希望他能够在当下的冶炼基础上造出更锋利的刀来。

    张胤从怀中取出一幅帛书递给蒲良道:“这是我偶然得到的冶炼造刀之法,子淳拿去好好参详,当能有所助益。”

    蒲良接过,打开略略浏览,开篇三字:“宿铁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