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融资

    第六十七章 融资 (第2/3页)

。永业田行旧制三十税一,可买卖、租赁,其处置皆归其主。屯田之民,亦照此规。若垦种不足,则罚。至于鲜卑俘虏……垦种三年超过百五十大亩,又肯说汉话、着汉服、行汉礼、尊汉令者,还其自由之身。”

    祭雍、程普、徐隆皆道:“长史此法可行。”

    时下民众勤勉,五口之家,夫妇二人耕田,亦有不少家庭能耕种数十甚至上百大亩土地。若按张胤所说之法,无论是屯田兵还是百姓都能有巨大好处。可以想见,此政一出,军民皆会燃起巨大的屯田热情。

    “至于经商……我知道你们当中,亦有厌恶商贾之事者。但是吾以为,商贾之事最能富民。民,以种田而得温饱,以经商而致富裕。此所谓,田养民,商富民。我辽西土地贫瘠、气候多寒,大兴商事正是一条出路。”稍作停顿,让大家消化一下,张胤又道:“吾意当鼓励百姓行商事,府寺亦可从中收取赋税。只是这赋税应当低些才好,让百姓休养生息。”

    经商之事,先前张胤与众人已经有过商议,甚至将与胡人互市之事提上议程。因此,在座之人中虽然有人厌恶商贾,但是却并没有人出言反对。只徐隆问道:“若百姓皆行商事,那谁来种地?”

    张胤道:“只需郡府政令引导之,农商比例适当,自然不用担心此事。何况,我所谓推行商事是为了增加赋税。推行经商,也要兴杂学。我有一法,诸君看是否可行?”

    “我打算建一堂,名曰正业,主研发商品,带动辽西商业。正业堂将商品授予商贾贸易,从中分成取利,郡守府从中征税,百姓购买所需之物,可谓一举数得。”张胤尽量将涉及后世经营学问的事说得简单易懂,但是祭雍、程普、徐隆、赵芳等人互相看了看对方,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一丝疑惑。

    张胤站起身道:“来人!”

    尾敦闪身而入,张胤吩咐道:“将东西拿上来。”

    尾敦和敖山将几样东西放到大堂之中,转身出去。

    张胤指着第一件青铜煤炉道:“我管这件东西叫青铜炭炉,不过不烧炭,而是烧石炭。我辽西盛产石炭,一会儿我再跟大家细说。这青铜炭炉,可是冬日我幽州民众取暖的宝物。此炉已经生了火,一会儿诸君就会感觉到暖和多了。不过这炭炉烧久了有炭毒,可致人死命,需用烟囱通风以消炭毒。”这青铜炭炉本是张胤所设计的铁煤炉的翻版,由于铁质造价高昂,他便让匠人揉以青铜铸制,功能相仿。

    张胤又指着第二件东西道:“这是一柄剪刀,是我改进过的,与普通剪刀相比要方便好用得多。”

    第三件东西是一摞厚厚的悯农纸。张胤道:“此纸意欲大量制造,结实耐用,应该能胜过佐伯纸,如今只有我黍谷山庄能制。若是卖给天下读书人,想必利润丰厚。”

    “此三物皆是吾闲时于黍谷山庄制造。诸如此类物品,若贩卖之亦能获利。府寺可从中亦取十一之税。诸君以为如何?”张胤问道。

    蒲良坐于角落,但是却眼光炯炯,他注意到了张胤所说的青铜炭炉和剪刀,物虽小,却有大用,若真如张胤所言,可是难得的好东西。

    徐隆道:“长史所言即是使正业堂研制此等物事?”

    张胤道:“不仅仅限于此。诸般杂学,皆可入正业堂研究。我大汉重道而轻器,视百工为末业,方伎为下九流,吾不敢断言好或不好。只是可惜世间能工巧匠之技艺何止千万种,皆被斥之为‘奇技淫巧’。但是请诸君环视堂中之物,这大堂宽阔,在坐诸位皆可听清我所说之话,此在于筑屋人;这案几做得精美方正,在于木匠;就连大家手中的刻刀,是否锋利,也在于匠人技艺。诸君头上之冠、身上之衣、足下之履,哪一样不是出自匠人之手。若匠人做的不好,咱们就穿着不适、使用不便。方才吾等议论屯田事,需知所食之粮,皆产于农。垦种之术何其贱也。可是在百姓眼中,种田种得好也是技艺。诸君可知‘区田法’乎?此法成帝时已有之,用此法,可防旱保收,亩产十石。诸君即便知之,恐亦不知详细矣。此法可用于何样田地?需要如何播种?诸如此类亦是绝学。诸君或又以为,此法若能推而广之,岂不是能大幅增产?其实不然,此法费力费工,非技艺高超者不能为也,因此难以推广。足见杂学亦非小道。冶炼、农政、水利、医药诸般杂学,亦关乎民生社稷。吾以为,杂学对于治家、治世皆有大益,惜不显达。吾添为长史,志愿富民强国,杂学匠术不显,空谈富强也。”

    祭雍、程普、徐隆、赵芳、李权诸人皱眉深思,皆有所悟。

    有些话,张胤憋在心中已经好久,因此说来滔滔不绝:“吾建正业堂意在弘扬杂学,鼓励商事,富民强国。诸般杂学亦是正业。待我辽西强盛,定能吸引鸿儒宿德而至。到时再立弘儒之堂,宣扬经学。儒学为主,杂学为辅,盖是正道。”

    大堂之中十余人,皆是辽西肱骨之臣,都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论调。有人欲要反驳,却不知该如何说起。

    张胤目视祭雍、程普、赵芳、徐隆,见几人皆微微点头,断然道:“此事就此定下。辽西推商事,兴杂学。我自安排人建立正业堂,选商贾将石炭炉、悯农纸等物授其交易,所得之利平分。郡府亦能有充足赋税。”

    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