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我所思兮在太山

    第六十六章 我所思兮在太山 (第2/3页)

王师何以教我?”

    “精兵屯田,皆是良策……”话头既起,王烈也就一直说了下去。他对张胤在辽西行屯田之举,颇为赞赏。屯田之事并非张胤独创,先秦之时就有先例。当年,秦皇嬴政命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匈奴,就曾在河南郡“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徒适戍以充之。”其实就是屯田。文帝时,晁错先后上《守边劝农疏》和《募民实塞疏》,献“移民实边”之策,本质也是屯田。马勖的先辈马续在河湟地区设屯田十部,积粮戍边,极得顺帝嘉奖,也仅是三四十年前的事。不过,时下屯田之事可不是随随便便能做的,需要得到朝廷的许可。张胤在辽西屯田之初,也曾向朝廷报备过。显然王烈同样认可大汉开国功臣广野君郦食其“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的说法。

    王烈突然问张胤道:“汝知商贾之事否?”

    张胤小小年纪就筹谋组建五方社,怎么可能不懂经商?张胤谦虚回答道:“略知一二。”

    王烈侃侃而谈:“经商虽是时人眼中的末技,但能积财展业,亦不能轻视之。汝剪兵强军,屯田积粮,可使郡国不惧胡虏,使百姓有吃食,却不能使百姓富裕……”

    王烈支持屯田戍边并不难理解,但他也赞成兴商,让张胤稍稍有些诧异。至于屯田不能使百姓富裕之说,也是他首次听到。张胤略略一想也就明白过来,王烈的意思就是百姓也得“有钱花”。如果张胤是个纯粹的东汉人,恐怕想破脑袋也不一定能猜到王烈的想法,幸运的是,他是个穿越而来的妖孽。

    张胤道:“王师的意思是推行经商?”

    王烈哈哈大笑,道:“思训,你果真有个好儿子啊!”

    张胤也笑了,很显然,他猜对了!这不也正是他想在辽西做的事吗?没想到王烈竟然是个不轻视商贾的儒士。

    此后,两人所聊的竟是些经商耕海之事,卢纨只安静地听着,典韦却觉得云山雾绕的糊涂,昏昏欲睡。

    张胤从没有想过,在时下竟然有王烈这样思想开放的人,谙熟经学、农事、商事、匠术、天文、地理,简直就是一个有后世思想的文学家、经济专家加博学家。与之相谈,是张胤生来最能放开的一次。几乎是任何想法,不管是经商、航海、冶铁诸般杂术都可以拿出来聊聊。有些在后世最正常不过的事,在这个时代却是天马行空的奇谈,但王烈依然听得津津有味,偶尔点评两句,偏又能切中要害。最重要的是,他没有时下多数士人对儒学狭隘的尊崇,思想更开放,更有包容性。

    王烈干脆停了讲学,整日与张胤畅谈。

    数日后离别,两人都有些依依不舍。王烈相送十余里,将数卷简书送与张胤。张胤打开一看,竟是古本《春秋左氏传》。张胤揖礼谢过,取出一幅他在南阳用悯农体誊写的《四愁诗》。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

    张胤以先祖衡公的诗来表达心意,他不是不得志,而是希望能更有作为,想来王烈能够与他心有灵犀。

    再次出发,无事牵绊,速度就快了很多,很快穿过河间国后进入幽州地界。到了幽州地界即算是到家了。

    又数日后,终于回到黍谷山。

    卞秉初到北疆,看着一切都很新奇。见到黍谷山庄数百少年男女列队相迎,更是让他兴奋不已。

    进院之后,一名比卞秉年纪还小的华服少年奔跑而出,扑入张胤怀中,正是赵节。

    卞秉拉着张胤的手,好奇的看着赵节。

    赵节眸子含泪,道:“叔父,你可回来了。”

    张胤蹲下身,揽住赵节,轻声道:“节儿乖,节儿不哭。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

    “嗯!”赵节稚嫩的面孔露出坚毅的表情,显然已将张胤的话记在心中。他注意到了卞秉,抹了抹眼泪,问张胤道:“叔父,他是谁?”

    张胤道:“他叫卞秉。你们年纪差不太多,就以兄弟相称吧!他比你大四岁,你要叫他阿兄。”

    “嗯!”赵节乖巧答应,扭头对卞秉道:“阿兄!”

    从未有人喊卞秉阿兄,一时间,卞秉有些慌乱,不过自己给自己打了打气后,终于答应了一声。

    赵节伸手拉住卞秉,道:“阿兄,走,我带你去拜祖母。”

    卞秉看了眼张胤,得了肯定后,就随着去了。

    卞柔在后面看见,眼泪不由得又滚落下来。如果阿弟能融入这里,学成技艺,也就不枉她别离故土,与人为奴为婢。

    赵节拉着卞秉到滕玉、王蒲身前跪下,叩头行礼,口呼:“祖母!”

    卞秉不知该如何称呼面前的两位贵夫人,因此只用力磕头。

    滕玉见赵节拉着的少年修长俊美,倒与张俊少时有些相似,心下十分欢喜,赶紧让人将其扶起,问道:“你叫什么?”

    卞秉恭敬回答:“我是卞秉。我和阿姊一起来的。”

    滕玉语气和蔼,笑道:“好好好,我知道了。”

    张胤在远处听到卞秉的话,心里一紧,暗道:“臭小子,说什么不好。”

    张胤见势,和卢纨过来一起给滕玉、王蒲行礼。卢纨心中暗笑,不过还是听话的随张胤跪在地上。

    滕玉见两人伉俪情深,大为欢喜。

    卞柔和武脂虎来见礼时,都是娇羞不堪。卞柔是因为弟弟方才那句无忌童言,而武脂虎则是想到了自己的身份。

    两人起来后,滕玉对卞柔道:“你是卞秉的阿姊吧?”

    卞柔面色羞红,轻声答应一声,赶紧躲到人群之后。

    随后,鲜于瑞、崔琳也来见面。窈儿更是喜极而泣,念叨着阿兄回乡祭祖不带她。

    典韦、蒲良见到黍谷山庄的数百少年孤儿,感概不已。这样一个仁义的人,值得追随。

    后日即是正旦,张胤打算过了节之后再返回辽西。

    晚间,张胤将自己婉拒崔家提亲之事说与姨母滕玉知道。滕玉叹息一声,也就不再提起。窈儿因此又好生兴奋了一阵。

    至于武脂虎的事,张胤想想还是向滕玉提了出来。此事想必也遮掩不住,而且既然已经答应了武勇,就不如快刀斩乱麻,早些向长辈坦白,也好早些轻松。

    滕玉直言赞成,并亲自书信一封给张胤的叔父张乐征求意见。滕玉自己本就是小妻的身份,对此事并不反感,况且开枝散叶、壮大家族也是她的心愿。若不是心疼卢纨,定会让张胤早些将武脂虎收了房。

    说完这些事,滕玉递给张胤一封帛信,是弟弟张俊自朔方托人捎来的。张俊在信中说他和老师蔡邕一家暂居五原安阳县,有风雷云电等少年相助,不会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