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时间空间质量

    第45章 时间空间质量 (第2/3页)

一回事。

    尺是长度,亩是面积,斗是体积,它们分别是空间标准单位在一维、二维、三维上的表现罢了。

    孙一后世一个小小的程序员,居然可以在明朝先制定时间标准,再制定空间标准,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

    后世的长度基本单位是“米”,最早由法国在1799年开始使用,在1875年成为国际单位。

    孙一当然不会蠢到在1632年的崇祯五年就推出“米”,但是完全可以借助“米”的原理。

    “米”的最早定义是从赤道经过巴黎到北极的地球子午线的千万分之一。

    地球上的子午线有无数条,因为地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圆球,所以理论上每条子午线都不一样长。

    孙一于是决定采用赤道的长度:40075.02公里。

    把赤道分为十二份,每份对应一个十二时辰时区。每一个时区赤道的长度定义为一千万尺。

    这样的话,孙一的一尺的长度就是33.39585厘米。

    明朝的官方标准是裁衣尺34厘米,营造尺32厘米,量地尺为32.7厘米。孙一的尺介于这几个标准之间,不会给百姓生活造成混乱。

    确定了数值,就要做出一个样本。

    孙一拿出手机,调出手机的说明书,找到自己手机的长宽数据,这些数据都精确到毫米。

    在这些精确尺寸的帮助下,孙一终于确定了33.39585厘米的长度。

    准确地说,是33.4厘米。

    比照这个长度,孙一做了两根柳木棍。准备一根发行出去,一根留做标准。

    孙一首先要给明朝人科普一下赤道的概念,才能说明自己制定的这个尺的意义。

    思考一下,孙一先发问,“你们知道吗?大地其实是圆的。”

    王二牛回答:“地当然是圆的!”

    孙一一愣!准备好的说词噎了回去,明朝农民都知道地球是圆的了?

    孙一问:“不是说天圆地方吗?”

    贾道士接过话题:“那是古人无知。”

    王二牛道:“如果真如古人所说,地的四个角,岂不是漏在天外了?”

    贾道士解释:“天似穹庐,半在地上,半在地下,其离地九万里。地圆且平,地之中心,即位于中国之中原河南某地。”

    孙一长出一口气,原来明朝人认为地是圆的,只是一个平面的圆而已。

    不过,只要是圆的就行。

    孙一放慢语气,“以这根棍的长度记为一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