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节 袭上庸孔明定计
第一百三十四节 袭上庸孔明定计 (第3/3页)
有要事,但请直言。”
诸葛亮略作斟酌,沉声道:“亮以为,阳平关之战贵在击灭魏军,并非占据汉中。眼下主公有大军十五万,虽胜之不难,然恐不能尽灭之,若容曹操战败退兵,则不需一年,其必再聚大军,卷土复来,似此主公永无余暇进击河南矣!兼之汉中群山环绕,钱粮输送极其不便,且有川军窥视在侧,故请文优公增调大军往援,以期一举尽灭汉中魏兵!”
李开闻言,皱眉思忖片刻,沉吟道:“孔明虽言之有理,但魏兵不下二十万,如何尽灭之?”
诸葛亮答道:“昔日亮亡奔雍州之时,被困南乡,舍弟诸葛均曾翻越秦岭,往青泥隘求救。若文优公遣精兵自青泥隘小径进军,分批阴至南乡附近山中,待聚齐大军,南乡一鼓可下,继而围困上庸!守将夏侯尚不过两万兵马,且需驻守骆谷出口,安能当之?上庸若破,汉中魏军不战而溃矣!”
李开闻说大喜!忽又皱眉道:“孔明此计大妙,然则此战恐需大军数万,何人可领兵?”
诸葛亮脱口道:“非大公子不可!”
李开闻言,默然半晌后,摇头道:“大公子年幼,恐不足为将。。。”
诸葛亮道:“文优公差矣!大公子已年届十七,主公曾试用于军前,言传身教数月之久,且大公子沉稳有智,武勇过人,有主公之风,岂不足为将?再者,眼下长安城并无大将,除却大公子,何人可当此任?”
李开踌躇道:“可令杨奇、陈克或王达统军前往?”
诸葛亮见说,沉声道:“不可,杨奇统筹三军粮饷,陈克总领军法诸事,王达身为兵部侍郎,主理征兵事宜,皆不可轻动!”
李开闻之,沉吟不语。
诸葛亮接着道:“文优公试想,主公若非欲用大公子为将,岂会令其统领近卫军?自武关回军时,又岂能令其镇守青泥隘?以亮度之,主公本已起意令大公子统兵,只因汉中危急,故不及安排,文优公以为然否?”
李开闻言,皱眉道:“孔明所言不无道理,此计若成,中原指日可定,但开仍觉不甚稳妥,不如就令子午谷守将韩德代之,此人原为近卫军曲长,悍勇非常,想必堪当大任!”
诸葛亮摇头道:“韩德固然悍勇,但其不过中校军衔,如何统领数万大军?故亮以为,大公子乃主将不二人选,不知文优公为何执意不允?”
李开见问,暗叹一声道:“开蒙主公看重,令教授大公子,尔来已近八年矣,大公子聪敏仁厚,开甚爱之!今日骤闻孔明之言,难免不舍,且兵凶战危,若有不测,开纵百死,亦不足偿罪孽之万一。。。”
诸葛亮闻说,嗟叹不已,一时竟无一语。
良久后,李开面现决然之色,出言道:“自古虎父无犬子,想主公十三岁从军,纵横疆场二十余年,未尝一败!大公子又岂是池中之物?开意已决,这便往见大公子,还请孔明随行!”
诸葛亮拱手应诺。
少时,二人奔至近卫军大营,令军卒通传。
马靖闻知,亲出大营迎入,叙礼已毕,令亲军上茶,问道:“未知二公来见,有何要事?”
李开目视诸葛亮,后者会意,便将所谋详述一遍。
马靖大感振奋,出言道:“靖请令统军,还请文优公行文!”
李开道:“此战乃奇袭,岂能明令?三日后,大公子便借口操练,统三万步军赶往青泥隘,待汉中大战开启,即依孔明所绘图纸进军,近卫军亦随行护卫!切记慎密行事!”
马靖道:“长安重地,须留近卫军坐镇,至于护卫之事,靖所部三百亲军足矣!”
李开摇头道:“长安之事自有开一力当之,大公子不必多虑!且大军征战,若无骑兵策应,甚为不便!”
马靖略作思忖,言道:“既如此,可令何飞、雷定二将引所部随行,余者由杨恒统之,坐镇长安,文优公以为如何?”
诸葛亮闻之,接话道:“此次进军,多为险峻小路,不利骑兵行走,亮以为,大公子所言有理!”
李开沉吟片刻,从之。
晚间,马靖入见杨氏,为免其忧心,推说不日将领军出城操练,恐需月余方归。
杨氏并不知情,闻言柔声道:“军中之事,为娘不甚明了,我儿无需报备,自去便是。”
马靖见说,郑重叩首,躬身辞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