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国有妖异(上)

    第114章 国有妖异(上) (第2/3页)

逐之,还望大王决断!”

    ……

    质子府内,二人也在说起往事。

    “长安君说的没错,当时吾等以为,滕更虽是孟子之徒,但也是滕国公子,当年滕国尚未灭亡时,与我农家也有几分交情。谁料,他原本答应得好好的,但去面见齐王时,却突然变了说法,向齐王进谗言,说吾等是想要悖上下之序的疯子,于齐国有弊无利,请求齐王将吾等驱逐,永不接纳!”

    想起往事,许友就气不打一处来,于是农家试图进入齐国的第二次努力再次夭折了。

    其实明月倒是觉得,农家之所以会屡屡受挫,和他们宣扬的理念不无关系。

    从创建到如今,农家从始至终是站在自耕小农这边的,他们希望恢复古代的原始共产主义,提倡人人平等,觉得要让一国之君和他的臣民一起耕作,一道亲自做饭,才能理解农民的难处。他们还在农夫的立场上,抵制奸诈的商贾,甚至宣扬物物等价交换的思想,抵制各国发行的货币……

    这种想法,当然得不到主政者的认同,在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并且把自己视为劳心者,鄙视老农老圃的儒生眼里,农家就是大逆不道,有悖伦理纲常。孟子和滕更能帮农家发展才有鬼,农家也太过质朴天真,把希望寄托在死对头处,真是南辕北辙。

    如此想着,明月也不免对农家的遭遇生出几分同情,虽然他们的一些主张在战国乱世是注定实现不了的,但那颗脚踏实地的质朴之心难能可贵。历史上,战国农家对发展农业生产的贡献,是其他学派无法否定的,汉朝能养活五千万人口,和农家奠定的农业改革息息相关。

    明月便问道:“不知现下农家居于何地?”

    许友无奈苦笑:“野老带着众弟子、家眷,居于齐楚之间。”

    那里原本是淮夷之地,位置偏僻,沼泽又多,百姓喜好渔猎而对种地不积极,农家在当地的活动举步维艰。这次许友来临淄,就是想碰碰运气,找找看是否有某位贵人封君能接纳农家,不然,他们就得困死在那了。

    明月听罢,不由心里一动,据说历史上的农家在东方郁郁不得志,最后去秦国投靠了吕不韦,还参与了《吕氏春秋》的创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