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主旋律和大众化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主旋律和大众化 (第2/3页)
。
圈内人的这种看法对他有极大的好处,一旦他出去单干,至少信誉上会有保障。
林子轩和冯晓刚把《炊事班的故事》的前两集剧本递交给了空政电视艺术中心,从这两集剧本基本上就能看出这部剧的题材和风格。
冯晓刚在部队上干了好几年,有部队生活经验,不少段子都是真人真事。
作为新公司的第一个项目,他们自然要保证质量,精益求精。
空政电视艺术中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的空军政治部文艺工作团话剧队,以话剧表演为主,后来成立了电视部门,拍摄了多部军旅题材的剧集。
林子轩是金牌制作人,冯晓刚是著名电视剧导演,他们送过来的剧本肯定会受到重视。
空政中心的领导组织了座谈会,对这部讲述部队炊事班生活的剧本进行民主讨论。
炊事班在部队上属于后勤部门,每天的任务就是做饭,不怎么受到重视。
这倒没什么,毕竟炊事员也是部队的一员,拍摄炊事班的故事没有问题,他们讨论的重点是军旅题材的电视剧应不应该大众化。
以往军旅题材的剧集都是要弘扬革命精神,展现光辉正义的一面。
军人就应该有军人的样子,遵守纪律,冲锋陷阵,英勇无畏,这是电视荧屏上对于军人形象的塑造,基本上都是这种硬汉的模式。
这叫做主旋律。
这部《炊事班的故事》与众不同,它通过来自全国各地的六位炊事员来展现部队生活。
这些人物各有特点,也各有缺点,都有着自己的小心思,他们互相斗嘴,会闹矛盾,争荣誉,偷懒,耍贫嘴等等。
和以前的军人形象有着很大的差别。
这样的军人形象能不能代表部队,让观众看见会不会有不好的影响,或者说军旅题材的电视剧适不适合拍摄成情景喜剧。
有人觉得不错,通过这种喜剧的形式拉近军人和观众的距离,让观众看到军队的另一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