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原来是南口血战

    010原来是南口血战 (第2/3页)

自卫队员们像是做梦一样,抓起子弹,眼睛被子弹的反光照得有些晕圈。

    “我们是中央军529团的。这次出来,是给团长报仇的。本没有想着或者从县城出来……,黎爷你也知道,就不细说了。鬼子水上运输大队退去后,咱们在这里用处不大,肯定是要回部队的,现在部队正在遭受鬼子猛攻,咱们得赶紧赶回去……”

    黄炳坤将眼下战局形势讲了讲。

    1937年7月,平津的鬼子赶跑29军后,战略需要得尽快拿下南口居庸雄关。只有拿下它,才能在大军南攻时保证平津的侧后安全,而延庆怀来张家口等盆地里都没什么险要,鬼子越过险峻的南口居庸关后,可顺利打通平津到察北伪蒙区的通道,这样对伪蒙的物资支援,就可由平津负责,而不需再从满洲经过热河大老远运来。

    南口从来为兵家必争之军事要地。

    南口,位于北平城西北45公里处燕山余脉与太行山的交会处,是居庸关南侧的长城要隘,是北平通向大西北的门户。这一带地形复杂,崇山峻岭,关隘重叠。从南口经居庸关西行至宣化、张家口,为一东西狭长之盆地,南北多山,中央凹下,平绥铁路横贯其中,并有公路相辅行,形成为连通西北、华北及东北的交通干线。南口的南北两侧,又是筑在高山脊背的内外长城,山上仅有羊肠小道穿行,故南口是名副其实的“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天险之地,人们称它是“绥察之前门,平津之后门,华北之咽喉,冀西之心腹”。

    故而,守住了南口,即可阻止日寇占领察哈尔省,进而分兵晋、绥之图谋,从而保卫察、晋、绥三省。

    南口居庸关的重要,鬼子能看到,老蒋也能看到,这时得比速度。

    占领平津之后,鬼子有很多手尾要处理,而在绥东集宁守候多时的中央军精锐,汤恩伯13军,则第一时间就赶来,8月1日起,陆续乘火车抢驻南口,抢修阵地,让刘汝明原来驻守南口那薄弱的半个团,回到张家口集中去。到8月5日,13军王仲廉89师全数赶到南口,鬼子关东军混成11铃木旅团,也开始往这边搜索,8日,双方在南口镇东北几个阵地猛烈交火……

    汤恩伯、刘汝明两员大将,分别守卫南口和张家口,一南一北扼住鬼子从平津到察北伪蒙之间的通道。这条通道东面,是赤城县境内和四周的莽莽燕山阴山,再往东去就是伪满热河。为防着鬼子从热河越过大山偷袭。高桂滋、李仙洲两个师从陕北赶来,一起守护赤城、延庆。两师合编为17军,由高做军长;朱怀冰94师也从晋南调来,准备协助汤恩伯镇守山势稍厚的南口战场左翼,并让傅作义部集中绥东,随时准备过来援助……

    可惜的是,当下的中国铁路,人多车皮少,等高、李、朱这三个杂牌师赶到战场附近时,可能会战都已经快结束了。

    黄炳坤不愧是参谋,分析得很仔细,地上的地图画得简单、却清楚明了。他一来是想解释清楚、拉拢黎叶进部队,二来是给自卫队点明当下时局,可做即打、即走的选择和战机把控,用心良苦!

    “南口一带军事重点,不在平原,而在南口后面的军都山和西山、南口到八达岭之间这条40多里路的关沟峡道,当然,最关键就是这镇守关沟的天下名关——居庸关。”

    黄炳坤画出的路线,终点处画了一个圈:“咱们得快点赶去这里,跟大部队汇合,兄弟们都在血战啊!”

    南口,实际上只是雄关古道出山之后的一个市集古镇,地处山下平原,实际上并没多少防御价值。汤恩伯让两个师沿着军都山和西山山势展开,89师重点布防居庸关,王万龄第4师摆在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