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逐步规划(一)

    第十二章 逐步规划(一) (第3/3页)

个联邦跟着英国打了一次世界大战,虽然赢得不是很痛快(只是强迫德国接受不平等的和平条约),但还是赢了。

    除了美国,世界上的各国人民都气喘吁吁,累的不行。至于中国,还在黄金十年之中疯狂发展,也累,不过他们乐在其中,中国的民族工业总算有点样子了。

    澳大利亚肯定累啊,上到政府高官贵族,下到农牧场主工人,都不是很满意。为大英帝国贡献了那么多,什么也没有拿到,印度尼西亚的那两个地方虽然可以叫好处,但是上面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

    下层的农牧民,工人都在催促他们的雇主发工资,这些雇主则跑去市政厅询问什么时候才能兑换到钱,这让政府的官员非常无奈,只能一再承诺很快就会付清欠款。

    由于英国打仗的时候买澳大利亚原料都是很低的价格,澳大利亚政府也要从里面吃一点税款,还有商人贵族的“回扣”,每个人拿一点,到下层的工人,农牧民手上已经没有多少了。

    政府也觉得理亏,就给那些生产者打了欠条,承诺战争结束就把欠款还上去,结果到现在(过了大半年),欠款依旧拖着。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英国自己本土都没搞定,哪来的钱给澳大利亚?还不是澳大利亚自己解决?自己解决,怎么解决呢?澳大利亚号称什么?

    “骑在矿车上的国家”,“坐在羊背上的国家”。澳洲最知名的无非是羊毛和矿产,那么多,自己本土几百万人怎么消化?当然是卖出去了!

    矿产,现在澳大利亚主要出口一些铝,锌,铜,锰等金属给美国,其他国家除了英国低价购买一些之外并没有国家进口(还不如说没兴趣出口)。

    羊毛,英国战争时期也是降低了价钱收购,澳大利亚拿不到什么钱,于是把一部分卖给了美国,虽然价格高一些,但也维持不了政府收支平衡。

    再加上各种物价的上涨,政府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对此澳大利亚政府相当关注,成立了皇家调查委员会,专门调查物价方面,到战争结束,成果非常不错,虽然和英国欠下几千万英镑的债务。

    这几千万干了什么呢,澳大利亚政府投资了军用工业,民用工业以及其他经济部门。

    这种投资成为了工业无产阶级壮大的本钱,以至于在后来发生了几次很大的工人大罢工,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战后,由于中央集权(为了应付战争而集中了大量的财政和权利),各州想要战后恢复困难重重,特别是西澳大利亚这种偏远省份。

    西澳大利亚就那么几个矿山,就那么几个酒庄,谈何发展?于是乎,州政府的几个议员(主要是各大家族的贵族)向政府进行报告。

    由于政府那边暂时有其他琐事处理(像处理退役军人,每人给1000澳磅安置费),这份报告暂时被搁置在了一旁(历史上这份提案处理时间有些晚,虽然晚但是最后还是拨下了巨款援助西澳大利亚,这里剧情需要熟知历史的同学不要深究),西澳大利亚州政府在等了一段时间后坐不住了,才自己做自己的“招商引资”,也为政府对自己的提案不重视感到愤慨,联邦归属感在这些贵族之中逐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