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土豆泥

    第五章 土豆泥 (第2/3页)

前往餐厅。

    秦致远他们前往餐厅的时候,已经有几波劳工用餐完毕,此时正在甲板上散步闲聊,利用难得的休息时间放放风。同在劳工营生活了几个月,熟人挺多,路上不少人同秦致远一行人打招呼,最受欢迎的居然是陈康健这个夯货,可见心眼比较实在的人到那都会受欢迎。

    秦致远一路上刻意的观察这些劳工,最后的结论是:他们的精神状态还是不错的。

    因为清王朝已经覆灭,几乎所有的劳工都剃了平头,没了那条碍眼的辫子,看上去顺眼许多。所有的劳工都穿着统一的制服,胸前有五位数字的编号,看上去就和一群穿着号服的囚犯差不多,但是他们脸上却都洋溢着热情而又真诚的笑容,使旁人不自觉的受到感染。每天一个大洋的薪水虽说在欧洲不算高,但已经足以令这群淳朴勤俭的劳工们感到满足。秦致远一路上遇到很多人,他们几乎都是笑容满面,或者倚在栏杆上眺望船头正对的方向,或者谈笑风生充满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在这一刻,他们是满足而又幸福的。

    出门在外,同根同种,大家都难得的放下了那份对陌生人的警戒心,以及被社会磨练出来的虚伪,表现的非常亲热。

    秦致远也不由自主的融入其中,对那些熟悉的或者是不熟悉的劳工们致以微笑,以给人留下美好印象。在得到善意回应时,秦致远还会多问一句“吃了没?”,虽然只是短短一句话,却也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那种熟悉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中国人打招呼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见面,通常用“吃了没?”、“干嘛去?”等等以提问方式打招呼,这种打招呼的方式更加有利于拉近彼此关系。

    比如说一人问“吃了没?”,另一人如果回答“没呢。”,先前那人就能能顺口邀请:“我正要去吃呢,一块?”于是两个人结伴而行,通过一顿饭增加了彼此的了解,加深了彼此的感情。

    又比如说一人问“干嘛去啊?”,另一人顺口回答:“洗澡。”,先前那人就能顺杆而上:“正好我也该洗了,同去,同去。”于是俩人结伴而行,洗个澡顺便泡个脚,又一对好基友诞生了。

    西方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