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女知青

最新网址:m.yuedsk.com
    第四十二章 女知青 (第1/3页)

(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也是一个真实或者不真实的故事)

    那个年代,“到国家需要我们的地方去!”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那时候的年轻人心中的对于投身于国家建设的信念、豪情、是虔诚的,发自内心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狂热。

    种种,都是那个年代独有的标记,造就了那一代独特的人。那是一个浪漫的年代。也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年代。

    ***********************************

    顾念萝的家世很好。书香门第。祖上在宋朝和清朝都出过位列三公的大官。

    在那个取名遍地“绣花”“国庆”“巧玲”的年代。念萝这样的名字,无疑是能让人耳目一新的。

    人如其名,她给人的感觉就像你第一次读她的名字那样的感觉。淡淡的青涩的美。

    顾念萝本不必去走上知青这条路的。他的父亲和母亲,是那个****的岁月里为数不多站得稳如泰山的人。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的口号响彻整片中华大地的时候。她高二。

    十七岁的年纪,活泼中带些那个年纪独有的叛逆。和众多同龄人一样,她不甘于平凡,有着一样虔诚的信仰。

    所以,丢下气昏过去的双亲,她在那个清晨揣着一张薄薄的文件,上了那辆绿皮火车。

    当火车站充满了离别愁绪的时候,她的心里有了一点动摇。

    可她很快坚定下了自己的信念,她听见有人喊,“北京爷们天不怕地不怕……”

    巾帼,怎能让须眉?

    **************************************

    记不清火车走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只是下车后,又赶了两天的路。来到了她最终的目的地,那个满载她梦想和青春的土地。

    那个地方叫太平镇。

    和念萝一起来的有两个男青年,姜兴国十六岁,白建华十五岁。很害羞的两个男孩子。

    顾念萝亲切的喊他们弟弟。两个男孩子的脸红的像苹果,几乎不敢直视她。

    ******************************

    太平镇是个热闹的镇子,虽然有些偏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ued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