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官帽椅

    第二十二章 官帽椅 (第2/3页)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在我国,软木家具其实都是本土土生土长的树木,所以大家都能知道木材的名字。而硬木,除了琼省的黄花梨之外,其它基本都是进口的。

    正因为这样,古人在见到进口的木材之前,没有见过它们的全貌,只见过树干,因而它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名称,就起了一个文学名字。文学名字一般都会起得很好听,比如紫檀,寓意紫气东来。

    后来民间就形成了把从外面运进来的木材称为“硬木”,本土产的就叫“柴木”。再后来“柴木”又被称为“软木”。

    想着“软木”和“硬木”的解释,孟子涛心里想道:“这硬木的价格之所以比软木贵多了,其中是不是应了那句老话,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把这个念头放到一边,孟子涛就观察起了眼前这些软木家具,软木家具便宜对他来说也不错,至少他能买的起不是?

    只是让孟子涛有些失望的是,曹大爷这里的家具,都是一些普通的家具不说,品相也不太好。

    其实这也正常,因为软木家具,经历太多年份,一般品相都不怎么好,要么变了形,要么缺胳膊少腿,模样实在不咋滴,很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印象。从这一点来说,硬木家具比软木家具更受欢迎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些模样不怎么样的软木家具,孟子涛心里可没什么想法,不过既然看都看了,他就准备把这几件家具都看完。

    很快,孟子涛就看到了最后一件家具,是一张官帽椅。

    官帽椅以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官帽而得其名。分为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式官帽椅两种。

    南官帽椅的特点是在椅背立柱和搭脑相接处作出软圆角,由立柱作榫头,横梁作榫窝的烟袋锅式做法。椅背有使用一整版做成”S”形,也有采用边框镶板做法,雕有图案,美观大方。

    而四出头,实质就是靠背椅子的搭脑两端、左右扶手的前端出头,背板多为“S”型,而且多用一块整版制成。

    让孟子涛觉得有些好奇的是,眼前这张官帽椅的造型有些独特,靠背跟常见椅子不同,是两根直形的枨子的中间,由两道有间隔的小横枨子连接,组成一个方框,这方框上仍有藤子的痕迹,应该是放藤子面的。

    孟子涛对家具其实并不太精通,他也不清楚这种形式的含义,但他可以推算。

    孟子涛知道这种藤子面的椅子,一般年代早,而且从这张椅子的式样来看,很可能是明代的。

    但他以前见过的明代的官帽椅又没有这种形式的,那就还可以往前推,有可能是明初或者更早些时候的。

    不过,这张椅子是用榆木制作的,实在很难想象比明代还早的,再说了,官帽椅是明代才有的,更早也不可能会有。

    这么说来,眼前这张很不起眼的官帽椅,就有可能是明代早期的官帽椅。

    想到这,孟子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