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先知的痛苦

    第九十二章 先知的痛苦 (第2/3页)

复燕云,光耀祖祠,是他的心愿。蔡京、童贯、王黼,也正是看出了他的这点心思,这几年里才不遗余力地推行开边政策,推动联金灭辽之议。

    杨帆坐在末首,整个辩论过程,他正襟危坐、一言未发。他实在没什么可说的,两方的论点均有自己的谬误之处,或迂腐保守,或盲目自大,支持谁都救不了大宋。而且,联金辽灭之策注定是会被赵佶采纳的,这点,他改变不了。

    有时候做先知是很件很痛苦的事——在世人并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的时候,他们欣欣然而又自以为是地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对自己即将面临的厄运毫无察觉,就像是一群在临宰之时却急着赶往屠宰场争食的猪猡。对于这些人,你明明看到了他们的结局,可你不能告诉他们,否则一定会被人认为是疯子;你也不能明目张胆地去改变他们,否则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在厄运面前无知快乐的活着,而是你要眼睁睁看着它的来临,却无力改变。

    “他妈的!怎么就没穿越成一个皇帝呢?”杨帆想着。

    集议的结果并没有什么悬念,赵佶采纳了“联金灭辽”的策略,决定在召见金使之后,再与金国商定具体细节。不过,经过郑居中的力争,此次使者所带的将仍是诏旨,而非国书,这也算是全了他的一个面子。

    计议已定,郑居中等人神情沮丧,蔡京等人则满面红光、摩拳擦掌,小声议论着接下来的准备事宜。这时,张邦昌又站出来奏道:

    “臣还有一事要启奏陛下,便是有关年号之事。臣以为‘重和’固然寓意甚好,可臣查检史书,发现这个年号契丹人曾经用过。我大宋与辽国世为死敌,不久之后即将再次开战,而且辽国乃夷狄之邦,我朝泱泱大国而履其后,实为不详之兆!”

    此言一出,在座的大臣都是一惊,有的便开始议论:

    “辽国与本朝年代相仿,没记得有‘重和’这个年号啊。”

    “我记得契丹曾用过‘重熙’这个年号”

    “张右丞应该不会空穴来风的。”

    张邦昌接着道:“说得好,问题便出在这‘重熙’二字上,当今辽国皇帝名为耶律延禧,‘熙’与‘禧’谐音,故而他便下旨:今后凡提到‘重熙’这个年号,一律避讳,改为‘重和’。现在,我朝正与金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