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结构调整
第一百一十六章 结构调整 (第2/3页)
千斤的稻花鱼,条条鲜肥的很,这也是收入啊。
镇上的领导这次也被惊动了,在一把手的带领下再次跑到了张家湾这边考察。顺便亲切接见了来自香岛的大老板,双方就黄埔村的农产品合作事情进行了认真的讨论,镇领导还在上面做了深切的探讨等等,这是市电视台报道的内容。
除了跟香岛那边来的老板,他们会见的还有那批在忙着拍摄电影的艺术工作者,领导们表示“xx镇热烈欢迎全国的艺术工作者来这边拍电影什么的,有什么困难可以跟镇里提,领导们愿意位剧组提供各种帮助什么的。”
实际上,相比镇上其他干部只想着打个秋风在电视台露个脸什么的,一把手的想法就要好多了。他真的认真的研究了下张家湾这边的这种合作模式,还准备找张涛妈好好的探讨下这种模式。
张家湾的这种耕种模式给了他一个全新的视野,而上面这个时候也开始重视农村发展这块。所以镇领导很想把这种模式借鉴下往上面推广的,顺便给自己捞个功绩,作为一个想有作为的人,这种想法张涛觉得并不可耻,至少他是真的为百姓做点事情。
不过为了把握清楚这种模式,镇领导没有立刻就向上面汇报,而是等跟张翠花探讨了下这种模式能否推广再决定。这个问题张涛已经和自己老妈商量过了,等张家湾这边出成绩出来,张涛妈就会准备在整个黄浦村推广这些。
实际上其他几个小队的人看到张家湾这边的操作模式后早就动心了,连动员工作都不用大队的干部去做了,所以实际推广起来问题不大。不过要全国大面积推广的话,还是有点难度的。
首先就是其他地方的百姓相信度,还有村干部的是否作为。其次,也就是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时候大部分农村的人还是靠在地里刨食养家糊口,如果没有地里的收入他们的日子就更难过了,这搞不好会坑死人的。
而且农业补贴政策现在还没执行,这也会是一个大阻力,更怕的是某些人把事情搞砸,然后把一群老百姓给坑了下去。在张涛的记忆里,他们村到他重生的时候也没完成农业规模化种植的计划,村干部的不作为有很大关系。
另外就是那些去乡下搞承包的人坑农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把人家的田地山什么的全推了,但是一年给的钱却特么的非常少,抽两包烟都不够。乡下的农民都不是傻子,所以宁愿地荒着也不愿意给别人去搞规模化。
好办法很多,但是到了某些手里用着用着就会变了味道,这些张涛跟自己老妈都说过,算是给自己老妈吹个风,免的到时别人搞不好还把责任赖自己老妈身上,这种锅张涛可不愿意自己老妈来背。
说实在话,张涛对某些干部的信任度非常的低,他从来就不相信那些人能干好事情。捞钱往上爬那些人绝对是好手,但是帮老百姓做事张涛就要呵呵了。而且他也从来没想过给自己拉个圣人的帽子戴着,所以他对这种事情一点兴趣都没。
张翠花不是傻子,跟一把手沟通的时候就把这些问题全部说了出来,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跟黄浦村一样,她家在这边的威望无比,村里的百姓对她的信任度非常的高,所以推行起来难度不大。
实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