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志趣相投合伙人 义华五龙恶昭彰

最新网址:m.yuedsk.com
    第十七回 志趣相投合伙人 义华五龙恶昭彰 (第1/3页)

    为寻找信纸来处,张振勋让刘洪全在那家代写家书的店铺附近守候,悄悄跟随掌柜行踪。果然有所发现,原来掌柜的信纸来自一间杂货店铺。随后,张振勋又发现,一家叫“恒信”的纸行会定期向杂货店铺送来各种纸张。

    于是,张振勋向恒信纸行购入大量纸张,籍此得以到其内部参观。纸行规模虽不大,但管理井然有序、运作畅顺,工人乐于其职,手勤艺熟。张振勋对其管事说:“日后我将订购大量纸张,价钱能否商议?”管事答:“价钱由东家定下,小人不敢作主!”遂把东家请出。

    纸行东家姓蔡名学饶,字仲伦,年近三十,为人沉实稳重。孩童时跟随家人迁移,谁知父母却死于途中。好心人将学饶带到一家纸行当小工,小学饶勤快踏实,吃苦耐劳而且十分好学,甚得东家器重。说来也巧,东家同姓蔡,儿子早年夭折,于是干脆收了学饶做义子,二人以父子相称,旁人无不称道!后来老板驾鹤,蔡学饶接手经营,一心想发扬光大。可惜造纸本是利润微薄之业,由于财力不足只好刻苦经营静待时机。

    张振勋先作介绍,管事向蔡学饶说明原由,蔡学饶却说:“我纸行向来以质量为先,而且伙计工作辛勤报酬合理,因此纸价并无抬高,望贵客见谅!”张振勋并不勉强,说:“生意经营向来不易,我可体谅。实不相瞒,我对造纸工艺甚感兴趣,不知蔡东家可否赐教?”蔡学饶并不吝惜,亲自带张振勋参观每一道制作工艺并详细介绍,如数家珍!

    张振勋感慨,说:“东家如此详尽赐教,不怕张某有心偷学,筹办纸行!”蔡学饶却笑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等华人应为先祖发明创造而骄傲!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麦面稻秆,吴人以茧,楚人以楮为纸。材质不同,却皆为纸生。正是有此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才可使中华造纸之术传遍世界,使我等华人引以为傲!将此工艺发扬光大,正是我等华人重任,你若要筹办纸行,蔡某必鼎力相助,不但你我可相互促进,也正好为中华国粹尽一分力!”

    张振勋大喜,其实自从在市集上看到那代写家书的小铺时,已有创办一家纸行的打算。张振勋想,纸张乃生活必须,文化传承、教育学习、商业交流,无一不能离开。如创办纸行,研发造纸工艺,使其规模生产,降低成本,便可惠及万家!接触恒信纸行后,张振勋更有入伙之意,在现有基础上扩大经营,引入先进技术,大力研发造纸工艺。只是,张振勋并不急于向蔡学饶透露自己想法。

    此后,张振勋经常向蔡学饶请教,二人谈天说地各抒己见,畅谈甚欢十分投契,逐渐便成了深交好友。

    这日,蔡学饶郁郁寡欢,张振勋问:“所为何事?”其答:“此段时间,山竹价格飙升,致使纸行成本剧增,若山竹价格持续上升,会使纸行难以维系,被迫提价!”张振勋说:“材料价格有升有降,就如潮汐乃平常之事。上升,或因产量下降或因人为囤积,假以时日必回归正常,何须忧心!只要我等做好应变准备,在低价时囤积充足,或定下预购契约,足以应对。”“张兄所言极是,实不相瞒,其实我早有计划,打算购入一片竹林以作储备,可惜纸行资金不足,如今利润减少,要积累足够,恐怕甚需时日!”“原来蔡老板早有打算,如所需不多,我可暂借予你!”

    蔡学饶脸带悦色说:“张兄乃爽快之人,我也坦言相向。我素有扩充纸行之心,可惜资金不足,如张兄不弃,可否考虑入伙?”此话正合心意,但张振勋却说:“今我等是友人,可畅所欲言。如成为合作伙伴,利益往来难免冲突,此事宜从长计议!”

    蔡学饶知道张振勋顾虑,遂立刻让帐房把纸行往来帐目及登记产业悉数取出,并向其详细解释,巨细无遗!张振勋见纸行帐目分明,经营稳健、周转畅顺,甚是满意。唯独有一笔应收款项,挂帐数月仍未追回。

    蔡学饶解释,此为一间华人私塾的欠款。对方经营困难,但纸款向来有拖无欠,所以自己就不急于追回了。张振勋想起当年父亲在私塾任教和自己上学的情景,甚为感触,不觉热泪盈眶。蔡学饶不明所以,问:“张兄何以突然神伤?”张振勋说:“华人为求谋生,不远千里移居他乡,历尽艰苦辛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ued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