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县试

    第十二章 县试 (第2/3页)

都是有着举人的功名的,在明代,举人已经可以做官了,即使是秀才,在十里八乡也都能够算得上是特权阶级,只要不是做人太过失败的,哪里会成为弱势群体呢?这就像是网络小说一般,总是喜欢先把主角写成废物,倍受欺凌,然后再强势崛起的道理一般,先抑后扬,这才有阅读的快感不是。

    不过,那些都是得到功名的秀才,现在聚集在县衙门口的却都是一些不第的童生,颇有些寒门士子也在其中,在那县衙口,应试者很明显的分为了两个群落,一个群落的士子都与王观澜一般,锦衣华服,另外一个群落,衣裳却是显得有些寒酸,不过,不管是寒酸,是华服,还是补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整洁,干净。

    对于这里所有的人来讲,今天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日子,寒门士子要借今天的童子试一步登天,而世家子也想要借这一次的机会提升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不由得他们不重视,连王观澜这个宁王庶子都要来参加,足以说明了今天这一次考试的分量。

    是的,宁王庶子王观澜要参加本次县试的事情已经传遍了整个南华城,作为西南三州的统治者,宁王府在西南三州的影响力远要比朝廷强大的多,更不要提这西南三州的核心南华城了,在南华城,宁王府就是天。

    可是,即使是天,也无法在科场舞弊,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县试,也无法做到。

    大齐皇朝,乃至之前的皇朝,对于科考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无比的运转体系,这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中,一切都以本身的才能说话,就拿最低级的县试来讲,每一个进学的考生的卷子都会公开的贴出来,由人评论,除此之外,在交上试卷之后,考生还需要誊写一份随身携带,与将来贴出来的卷子相互印证,这样就从很大程度上杜绝了考官在里面做小动作现象,除此之外,科考中还有一系列的标准规范措施,这些措施,规范,要比王观澜前世的高考严格的多,可以说,别说他一个宁王庶子,就算是皇帝的儿子参加科考,也没什么作弊的机会。

    不过,不管是有没有作弊的机会,身为宁王的庶子,他王观澜仍然是这一次县试的热门话题,刚一到县衙门口,便吸引了诸多的目光。

    今天王观澜也是一身锦衣华服,而且以红色为主,没别的意思,今天这样的日子,总得讨个彩头不是。

    王观澜的出现,在县衙门口引起了一阵的骚动,县试的日子对于任何一个地方来说,都是极其重大的,因此,今天南华城中可以说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王观澜甚至在那些哨兵之中看到了宁王府的兵丁。

    要知道,南华城的县衙其实不大,再加上又是宁王府的驻地,这城中的治安一向很好,因此县衙中的衙役兵丁的数量极少,碰到像县试这样的大日子,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都会向宁王府借人,这是一个惯例,但也正是因为这个惯便,暴露了王观澜的身份。

    王观澜的年纪不大,虽然是身份极为特殊,但是南华城中真正认得他的人其实并不多,那些来自宁王府的兵丁对他却不陌生,一看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