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中日对比

    第八十七章 中日对比 (第3/3页)

瓜,你今天感觉怎么样?”

    李慕无奈笑道:“都没上场,能有什么感觉?”

    张述杰长声的叹了口气,说道:“我觉着吧,这u19的比赛怎么和我们参加的高中生联赛规模差不多呢?从球场、到记者、再到球迷,都没有很大的区别嘛!只不过他们更专业点。”

    李慕所有所思,点头道:“仔细推断一下,区别还是有的。欧洲有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我们却纯属业余。他们只要表现好,就有提拔到一线队的可能,而我们呢?大多数人在学生时代踢完球,就回归到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还有很多人源于学业的压力,不得不放弃足球了。”

    “这也是中国足球的现状。我以前都说过,中国不缺好的球员,只是由于国家的体制问题,使得他们只能局限在国内,消磨着自己的天赋。”

    “一味的注重考试成绩,一切都靠分数说话。有几个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放弃学业去踢球的?这个赌注太大,没人敢去赌啊!杰仔,我们两个真的只是两个幸运儿,我们身边有支持我们的亲人和朋友。”

    张述杰听着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昂首说道:“去年在育英中学,我那班主任强烈反对我踢球!害怕我无心念书,拖累了班级的总成绩。”他说着转身看着李慕:“我很感谢我的父亲,我踢球他从来都不反对我。没有他的支持,我不可能来到意大利。”

    “所以我们要珍惜眼前机会。”

    “想想我们的邻国日本吧,对这个国家我没什么好感,但在足球运动这一方面,我们真的不如他们。”

    李慕微微叹息,用沉默来赞同张述杰的话。

    很多年前,中国的某位领导人说过“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可最先做到这一点的,不是我们中国,而是日本。

    早在1917年举行的第三届远东运动会上,日本队首战以0:5输给了中国,随后又以更为惊人的2:15输给了菲律宾!这也是日本足球历史上最悬殊的比分,最惨痛的失利。

    然而,日本足球并未就此气馁,他们卧薪尝胆,学习先进的足球理论,十二年后,卷土重来,并在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上一举夺魁。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日本队击败了当时强大的瑞典队,上演了“柏林奇迹”!这是亚洲足球第一次战胜欧洲球队。这场胜利坚定了日本人的信心,给落后的足球指明了一条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日本国内全方位普及和推动足球之前,他们遇到了很多挫折。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是日本足球的低谷期,尤其是八十年代,日本队从来都不是中国队的对手,想赢下中国队,简直是难入登天。

    到了九十年代,日本足球开始腾飞。1992年是日本足球的分水岭,这一年,日本足球未能获得奥运会的参赛权,直接导致“横山体制”的解体。也是在这一年,日本足协开始进行重要的改革,实行“教练员职业化”,和球员同步,同时聘请外籍教练,这一举措震响了日本足坛,《日本足球》月刊称之为“日本足坛的明治维新”。

    从那以后,日本足球一路凯歌。并在1998年首次进入世界杯,打进一球。2002年韩日世界杯时,作为东道主的日本队更是闯进了十六强!同年,中国队第一次参加世界杯这等大赛,小组赛三战全负,一球未进惨遭淘汰。

    两年后,在中国举行的亚洲杯赛上,决赛的两支球队正是中国和日本。在十三亿人的注视下,中国队1:3不敌日本,屈居亚军。

    时至今日,日本足球是亚洲唯一一支有能力和欧洲劲旅较量的球队,中国完全没这个资格。

    日本足球能发展到今天这般强大,少不了对青少年的培养,也就“一贯制足球”,不管是职业球队还是业余球队,从6-9岁开始推行统一的足球教学大纲,往上则是u11、u13、u15、u18四个不同的阶段。他们对于校园足球的推广比中国更早、更完善,很多耳熟能详的球星都是从高中生走出来的。

    小野伸二、中村俊辅、中田英寿,这些都是高中足球联赛挖掘出来的球星。

    那么中国呢?到目前为止,一个都没有!只有两位用未来做赌注的少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