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杜甫: 三杯入口心自愧…

    第19章 杜甫: 三杯入口心自愧… (第2/3页)

。”

    二人离座,又敬杜甫一杯。

    这掺着诗文的三杯下肚,热腾腾的酒意贯穿全身,往日那些腰酸腿痛眼不清的症状统统消失,杜甫想多喝几杯,又觉不胜酒力,连连摆手道:“且慢且慢,这酒好,好酒要慢品。”

    州官微微一笑:“杜大人,读过你的《饮中八仙歌》,你是当之无愧的酒中泰斗,你看看咱这泸州烧酒如何?今天喝的可是五年陈酿,贡酒中的珍品。”

    “好!好!好!不愧是贡酒珍品,色泽通透,口感纯烈,入喉辛辣,入肚温热,最可贵的是因多年封存,韬光养晦、闭关修炼,这酒的力道更增加了几分老成持重,劲道十足又绵醇回甘,老夫几十年走南闯北,这是喝过的最好的酒。”

    言毕,端起杯子一饮而尽,叹道:“这山、这水、这酒,得天独厚啊!”

    李白嗜酒,自称“酒仙”,杜甫嗜酒并不亚于李白,时人誉为“酒圣”。据郭沫若先生统计,杜甫现存的一千四百多首诗中,谈到酒的有三百多首,他对酒的品尝之广,感受之深,若干诗文皆可证明。

    州官明白,这酒自然是好酒,不然怎会是皇上的最爱。只是皇上都说不出的好被眼前诗人淋漓道来,且评得颇为到位,温文尔雅,让他甚是高兴,当即表态:“杜大人此言可谓锦上添花,既然酒好,就请多喝点,完了我再送上几坛,以解舟旅之乏。”

    “好!好!好!大人盛情,杜某愧不敢当,只是这酒实在是好,老夫却之不恭了。来来来,大人,我敬您,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一口干了,意犹未尽,借着酒意又大声吟道:

    花飞有底急?老去愿春迟。

    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壮时。

    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

    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可惜》)

    众人皆呼好诗,一饮而尽。州官道:“该谁出句了?”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此乃《饮中八仙歌》里写李太白的诗句。”

    杜甫端起酒杯正欲饮下,想起了他的挚友李白,不由得起身,走到窗前——窗外,一轮明月悬在半空,漆黑的江面上,渔火点点,波光粼粼,长江之夜是如此的清幽洁净。“这水,这月,莫不是太白兄遣来看我的?”

    一滴泪珠从皱纹密布的眼角滑下,他把手中的酒倾向窗外:“太白兄啊,敬您,但愿您也能喝到这盛名远扬的江阳美酒!”

    这时,距李白溺水已经三年。天宝三年两人初见,李白已名扬海外,杜甫则仅有微名,却是“梦魂南北昧平生,邂逅相逢意已倾”,相见恨晚,惺惺相惜,入则“醉眠秋共被”,出则“携手同日行”,彼此的怜惜和热爱,时人皆知。

    此刻,为了缓解杜甫悲伤,店家及时献上一盘刚摘不久的泸州荔枝。在州官的殷勤劝导下,杜甫品尝了几颗,但见肉厚汁多,晶莹透明,入口脆嫩浓甜,清香馥郁,与前番在戎州品尝的荔枝味道又稍有不同。

    州官问道:“杜公才从戎州过来,不知是否品尝了戎州荔枝?”

    杜甫想起戎州欢宴时,荔枝佐酒,美人佐餐,歌舞升平,很是热闹。现在听州官问起,遂一行人从酒楼出来,顺着旁边石阶来到江边,只见江面船影绰绰、灯火通明,不觉兴致大起,大呼:“船家!船家!”答道:“幸得戎州杨公盛情,品尝过。”

    州官说:“那杜公说说,这泸州荔枝和戎州荔枝相比,味道如何?”

    “戎荔饱满结实,味甜浓,泸荔个大核小,甜中带酸,更兼入口化渣,清香扑鼻,吃后回味无穷。”杜甫又剥开一颗,放入口中细细品味:“算来,还是泸州荔枝略胜一筹!”

    “哈哈哈,杜公好水平!我们这个品种叫妃子笑,当年杨妃很是爱吃啊。”

    “原来又是贡品,失敬!失敬!”杜甫起身拱手致谢。

    泸州荔枝的美味,让杜甫的印象有多深刻呢?两个多月后漂泊到三峡的时候,泸州荔枝还在他的味觉里回味——

    忆过泸戎摘荔枝,青枫隐映石逶迤。

    京华应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解闷》)

    冠以“解闷”之题,可见烦闷之时,泸州荔枝的香甜便会不约而至,化解诗人旅途的清寂平淡、孤独愁苦。

    那首流传甚广的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写的就是泸州荔枝。当时唐代的京师在长安,距泸州的路程仅2000公里,所以泸州荔枝由驿使日夜兼程经荔枝道、子午道送达而色香味均能保持不变。

    因为荔枝的介入,席间气氛又恢复了热闹,众人争相背诗敬酒,把个杜工部乐得笑容满面,双颊酡红,早将先前对自己的提醒忘到九霄。

    州官站起来:“这酒也喝得差不多了,难得杜公如此兴致,你们陪他去泛舟长江,临风品茗吧。”转身向杜甫:“杜公见谅,我还需回去处理几个冗务,先行告辞了。”

    五

    一行人从酒楼出来,顺着旁边石阶来到江边,只见江面船影绰绰、灯火通明,不觉兴致大起,大呼:“船家!船家!”

    一艘中型小船缓缓而来,招呼客人上船。众人站定,听橹声咿呀,看小船在江面上慢慢滑行,江风一吹,醉意更浓,每一个人都仿佛是万里归来的李太白,忙着检阅江山美景,忙着指点上下千年。那一边,勤快的艄公已经摆开茶桌,开始烹水煮茶了。

    只见他打开一个封闭的竹筒,用竹夹取出一个绿色的茶饼,放火上烘烤一会,放在纸囊中包好,放于汉白玉做成的一个茶碾中,轻轻碾压后搁下,转身将铜壶中已沸的水舀出一勺,用刚才的竹夹在水中搅动,搅出一个漩涡,把碾好的茶末投到漩涡中间,待茶汤大沸时又将刚才舀出的那勺水倒下,待水重新沸腾后,艄公说:“茶好了。”

    而这边,杜甫已经看呆了。艄公熟练的动作、严谨的顺序,让他心里暗暗称异,而看几个本地文人,却是见惯不惊的样子。

    “杜公,请茶!”众人招呼杜甫坐下。

    杯盏皆是上好的白瓷。但见茶水微黄,热气腾腾,透着杯底的青山云雾图案,就如一幅清明的山水图画,盈盈一水间,脉脉不相语。杜甫啜饮一口,不觉神清气爽,赞道:“好茶!我在成都喝茶,写过‘日饮锦江水,文章盈其杯’,刚才看艄公展示烹茶技艺,方知懂茶之人在江阳。”言罢端起茶杯再夸道:“这茶水清亮、苦而不涩,氤氲芬芳、浓而不腻,茶饼应该是由极好的茶叶做成了,完全不带一点烟火之气。来,我敬大家一杯。”饮毕,又吟道:

    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

    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寄赞上人》)

    众人赞道:“杜公风雅,才能写此好诗。”又劝:“杜公再饮一杯,这茶叶都来自云雾深处,从选时到选叶,从摘下到烘焙,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能少,是真正的好茶。”

    杜甫目不转睛,看茶水注入杯中——水雾缭绕,茶末浮动,无限江山刚起伏不定,转眼又波澜不惊。轻轻端起茶杯,品啜几口,放下茶杯的一瞬,忽然悟到,这功名厚禄荣华富贵就如一杯茶,多少波澜起伏都得归于平静,所谓得失浮沉,不过就在拿起和放下之间罢了。一生纠结的悲欢离苦宠辱得失竟被一杯茶诠释得茅塞顿开,杜甫不觉肃然起敬。杜甫不知,他手中这杯茶,的确禅意深沉、得道多年。早在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大将军唐蒙率十万之众从合江符关出使夜郎王国,经二十年的奔走打通夜郎古道。后司马相如再入符关走古道,把巴蜀文化向夜郎国传播,泸茶便成了出使夜郎各民族地区的和平使者。那条古道,就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茶马古道”。自然,杜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