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知遇相谐 同宣大义(二)
第十二回 知遇相谐 同宣大义(二) (第2/3页)
天幸朝廷降诏,教某来讨。尔今世间污浊,权奸耳目众多,即便张某愿促成招安,亦恐宵小之徒从中作梗。故诳足下来此,连日作战,皆为虚掩朝廷耳目。一则教彼深信吾等出力征讨,招安亦有说辞;二则亦籍此显某之能,好教宋头领得知,张某决非庸碌无能之辈,招安由某一力鼎成,事必谐矣!”
宋江听得热泪盈眶。兄弟的前途、“贼寇”的骂名、自己违背太公意愿落草,落得不忠不孝之名、空怀抱负却报国无门,皆为数年来笼罩心头之阴霾。希图有朝一日脱此困厄,日夜只盼“招安”。可谓数年水泊避罪,只为今朝。当下推金山、倒玉柱,向张叔夜拜了下去,垂泪道:“张公大恩,宋江刻骨铭心,誓图死报!”。张叔夜慌忙扶住。
此时,张叔夜方命小校摆上筵宴,款待宋江。席间二人茶酒相敬,言及梁山疾疫流传,确是张叔夜着次子仲熊蓦其笔迹写下书信,报于梁山,那一班运药材的行脚商人,乃是海州军健专程“送”药到梁山左近,为避朝廷耳目,扮作客商。宋江忆起张伯奋说书信墨迹‘不甚老到’,单廷珪说那些药贩不似寻常商旅,原来答案尽在此间,当下对张叔夜愈发钦敬。
旋即,二人议定,张叔夜即刻写表申奏朝廷,讨诏招安梁山好汉。诸事尚未尽议,忽小校来报,梁山军搦战。梁山水军本在海边守水寨,大海舶被焚,守之无用,也赶来城下会合。众人等候多时,惟恐宋江有失,林冲、董平便拍马叫阵,要见宋江。
张叔夜点头赞许:“贵寨勇士果然忠义。大宋三军若皆如此患难相扶,何惧异族来犯!”便即整装,携宋江之手,登临城头,张叔夜鼓起中气,声宣城下:“宋头领当世英雄,愿与国家效力,适才与张某推心置腹,议定招安,诸位头领勿疑!”
宋江趋步而前,亦道:“张知州所言是实!”梁山军中哗然,卢俊义兀自疑惑,吴用摸着胡须哈哈大笑。城门洞开,宋江策马而出,众人细瞧宋江,见其安然无恙,面有宽色,不似进城之时满面愁容,一颗高悬了许久的心方才缓缓放下。宋江与众人言知备细,众皆大喜。
水寨归来的残军中,便有张顺。张顺并未被官军所杀,张叔夜只是斩了城中一名与张顺相貌相似的死囚,掷其首级于地,目的是为扰乱梁山军心。
当晚,梁山军马便在海州城外屯驻。林冲、董平、吕方、郭盛、张横、张顺每日与张叔夜及一班文武把酒言欢,畅谈平生之志,皆觉相见恨晚。宋江、卢俊义、吴用、阮氏三雄就乘海州之大船,刻日起程,回梁山抚谕三军,安顿招安事宜。望海卫港口胁迫来的客商、伢子已在宋军烧船之时逃散,此时由三阮驾船。张叔夜为表诚心,遣长子张伯奋、牙将扈成,与宋江一同返回梁山泊。
张叔夜已写表申奏朝廷,书略曰:
陛下睿圣,承太祖基业,文足经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