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磨剑 (四)

    第一章 磨剑 (四) (第2/3页)

宁彦章的教导更加认真。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还不行就三遍,四遍,乃至八九十遍。反正最近外边风紧,大伙不可能冒着被赵延寿盯上的危险出山去“做买卖”。与其闲着骨头发痒,不如把精力全放在小肥身上。

    如此一来,宁彦章的日子就愈发“艰苦”了。《千字文》刚刚背熟,就又被硬塞了一本不知道从哪淘换来的《诗三百》。《诗三百》才刚刚背熟了开头两篇,转眼晨课时又多了一卷残破不堪的《尚书》。要不是因为外边兵荒马乱,市井凋零。弄不好连《论语》和《孟子》,也会被宁二叔直接拿来给他当教材。(注2)

    好在大大当家吴若甫回来的还算及时。要不然,宁彦章非得被逼着“头悬梁、锥刺骨”不可。而大当家回来的第一天,就宣告了他的“求学生涯”正式结束。瓦岗寨接了一笔大买卖,如果做得顺利,所有人都不再是山贼,都有可能像传说中的程咬金和徐茂功那样,彻底改换门庭,甚至名标凌烟。

    “汉王已举义师,誓要驱逐契丹回塞外。我等先前所得财帛,实际上全为汉王所出。负责此事者乃汉王臂膀,六军都虞侯常公。吴某此番出山交易,蒙故友引荐,专程去拜会了常公,彼此相谈甚欢。”大当家吴若甫将山寨的核心人物召集到一起后,连口多余的气儿都没喘,就非常兴奋地宣布。(注3)

    他不是一个人回来的,还带着他的故友韩朴,即二十几天前宁彦章曾经见到过的韩叔,以及韩朴之子韩重赟,一个肩宽背阔,沉稳厚重的少年。后者跟宁彦章年龄差不多大,因此很快就偷偷凑了过来,一起躲在角落里交头接耳。

    宁彦章丢失了大半儿记忆,根本不知道吴若甫嘴里的汉王是哪个。更不知道六军都虞侯是多大的官儿,见上一面竟然就能让大当家感到如此荣幸。至于吴若甫随后所说的一些话,如“一旦此行事成,则阖寨上下皆可纳入汉王帐下,粮饷与近卫亲军等同....”之类云云,也是听得满头雾水,因此看到韩姓少年跑来跟自己说话,注意力立刻就开了小差儿。侧过头,压低了声音问道:“你爹,令尊是当大官的?这回特地过来招安我们?”

    韩重赟大半个月前跟宁彦章见过面儿,知道他脑袋被人用铁锏砸过。故而也不恼怒他出言无状,笑了笑,用同样低声音的回应,“不过是个骑将罢了,算不上多大!但是义父,就是他们口里的常公,乃是追随汉王二十几年的心腹老人,所以他答应的事情,汉王肯定会认账,绝对不会让你们空欢喜一场!”

    “我们为什么要欢喜?就为了能替你义父,还有那个汉王卖命么?你怎么知道他最后一定能赢?况且打仗又不是从来不死人?!”不满意韩重赟说话时流露出来的傲慢,宁彦章的眉毛微微一跳,质问的话连串而出。

    整天对着李铁拐那张尖刻的嘴巴,他在不知不觉中,也大受影响。说出来的话,根本没给对方留半分情面。把个韩重赟问得,顿时脸色发红,额头发湿。咬着牙喘了好几大口粗气,才本着不跟傻小子一般见识想头,缓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