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改剧本(下)
最新网址:m.yuedsk.com
第52章 改剧本(下) (第1/3页)曹玉在旁边听得一愣一愣的,他可没有想到拍一部电影会涉及到这么多东西,开始还以为只要够吓人够复杂就行了,反正就是要让观众有不明觉厉的感觉。
“哈哈,现在的观众可不吃那一套了,各路神人都有,自动脑补剧情神马的不稀奇。所以很多烂片居然被捧成神了,比如那什么《肖克的救赎》,我艹,完全就是一垃圾。”宋玉向来不屑于看什么类似的心灵鸡汤,完全恶心。
“那要采用叙事类型拍摄还是即时模式?”曹玉已经把宋玉看成了和自己同一职业的专业人士。
叙述性拍摄是指导演通过叙述,主观介入故事,以叙述手法刻意诱导观众向假象的方向靠拢的一种讲故事方法,即导演通过讲述故事,在讲述中用讲述方法故意避重就轻误导观众,利用观众与故事只能通过导演叙述这唯一的渠道进行联系,而在这里面上做文章,用叙述方法隐瞒或曲解情节就是叙事型电影。
其实这也算是悬疑电影中的一个小花招,很多人爱用,首先便让观众有了主观代入,而忽略了其他关键。
一个事件通过这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电影进程就是表现故事事件的渠道和载体,但它本身却有着独立于叙述对象和事件和接受者之外相对自由的特点,即作品并非必须依赖其内容和接受着而存在,而叙述就是叙述者主观性的对事件进行阐释复原。
既然是主观性复原事件,在复原过程中,导演就可以通过某个角色的主观参与,有意的避重就轻,把事件的某些常规性表现予以省略、变形或曲解,从而达到观众和叙述事件中间产生隔膜屏障,使得身临其境者俱以为常识者,旁观者皆为不知的效果,但又通过暗示将那些常规性线索变成暗线交代出来,造成观众的阅读误区,从而产生迷惑。
例如拍摄一个梦境中的场景,导演却不交代这是电影中某个人物做的梦,让观众错误的认为这个梦中的故事是主人公确实经历过的,从而达到梦境与现实的混淆。
不过这种模式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人称、视角和时态、地点的任意转换,以达到模糊效果。比如导演在一部电影中第一、第三人称随意转换,但在转换中导演却偷换了概念;还有叙述视角的随意转换,或使用多个视角对同一件事进行反复叙述,利用各个视角对这件事不同的结论,造成人对事件认识的混淆。
还有时空的混淆、对象的混淆,导演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毫无关联的若干事件,扯在一起混写成一件事,而又不加说明,造成人的理解误区;还有的是导演不交代叙述对象,例如写一个女人的事,导演却只说她是某某人,而不说明其性别,利用人们习惯说人就是指男人,误导读者误认为对象是男人;或者写的不是人的故事,导演既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却不明确交代出来,这些都是叙事型拍摄弄出来的小花招。
这样拍有利有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ued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