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有朋自远方来(上)
第四十七章 有朋自远方来(上) (第2/3页)
那个叫静安的尼姑,是如真的徒弟吧?一点儿规矩都没有!瞧她那个巴结人的样儿!真叫人看不惯!”
怡微微皱了眉头:“好了!她们到底是正经出家人,不过是日过的艰难些,只好放下身段罢了,你们休要笑话!”
紫樱怔了怔,默默将水盆端给了秀竹,挥手示意她下去。紫苏还未觉,只是笑道:“小姐这话有趣,什么叫正经出家人?难道出家人还分什么正经不正经的?”
怡脸色一沉,一记厉眼扫了过去,看得紫苏愣住。紫樱便猛拍紫苏后脑勺一下:“你要死了!什么混账话,也敢在小姐面前说?!还不快到外头扫地去!“
紫苏委屈地红着眼圈出去了,其他丫头也都配了小心,不敢再说笑。紫莹从秋果收礼接过茶碗,轻轻放到怡面前的桌上,小心道:“小姐,学里来人问,今日您去不去上课?”
怡神色缓了缓,淡淡地道:“自然是要去的,我也误了十来天的课了。你叫冬揆把我的课整理出来,仔细包好,我下晌就去。”
本来怡前世已经上过闺学,加上家事务繁多,早就打了不去上学的主意。只是卢老夫人觉得‘梦里’上过的课不如亲身学的可靠,除了自己平日教导外,也叫孙女儿尽量去上学。因此怡在顾庄的时候,十天里倒有八天是要去上课的。只上一个时辰,另外一个时辰的女红课,便因为她女夫早已超出族姐妹,达到了毕业的水平,学历的女先生勉强同意她免修了,只是每个月都要她上交意见针线活交差。
怡陪祖母吃过午饭,略歇了一歇,变换了衣裳,带着在外十来天里写的字与做的针线活,坐着小车前往闺学所在的院。
闺学位于房宣乐堂东侧,就在三房选录堂后方,是一出两进的小院。
其他它原本也是宣禄堂一部分,在三房搬离顾庄后,宣禄堂由几家分支瓜分,这座小院便因为结构小巧,环境幽美,又曾是三房女儿的闺房,被长房做主划给了闺学。
闺学如今有两位女先生,一位姓杜,名漪贞,是长房二老爷一位朋友的族妹,丧夫多年,早在十几年前就曾说要过来做女先生的,只是当时二老爷又是续弦又是赶考,一时混忘了,她又不好主动提出,便一直耽搁到前年,二老爷嫡满了周岁,方才由二太太下了帖,备齐了束修,大张旗鼓地请了来。她是平阳大族之女,向有贤名,在女红上十分出众,眼下正担任闺学山长。
另一位女先生,也是来历不凡。姓罗,,名蝶君,本事官宦之家的千金,原是长房太太蒋氏从前闺认得的朋友。她虽长相平凡,年轻时也是出了名的才女,满腹诗书,琴棋书画更是无所不通,只是没什么运气,被父亲嫁给了一个不识风雅的武官,过得很不快活,后来她丈夫死在边疆,她本想回娘家依靠兄嫂过活,又耐不住嫂嫂的冷言冷语。蒋氏见状,便修书一封,把她请到了平阳,做了顾氏闺学的女先生。
怡前世对这两位女先生的印象都不大好,只记得杜先生只会夸长房的姐妹出色,对其他几房的姐妹则平平,而罗先生稍好些,不管是哪一房,做得不好都要挨训!怡那时家境困难,做的针线不如其他姐妹花团锦簇,琴棋书画也因为疏于练习,赶不上其他姐妹的进度,没少被她教训。
今日上课的是罗先生,怡不卑不亢地将字送上去,又拿出针线活,放在一边,便微微低着头,唇边含着两分雅的笑意,恭敬地等候先生说话。
罗先生只扫了针线活一眼,便拿起那叠字一张一张地细看,一共看了一盏茶的夫,底下端坐的女孩们都忍不住开始做小动作了,方才不咸不淡地说:“倒还罢了,只是赶了些,写字应该静下心来写,才能陶冶性情,你这样慌慌张张地,失了雍容,也就失了我们这样人家的女儿该有的气度了。”
怡心里虽不以为然,但还是恭敬应了,罗先生又提笔挑出几十个写得“不够雍容端正”的字,扔回给怡:“拿回去重写!明儿呈上来我瞧。”
怡乖乖应了退下,坐回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