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初显身手

最新网址:m.yuedsk.com
    第二章 初显身手 (第1/3页)

1

    秋丝瓜,不是他的真名,是村里人起的外号。人长得瘦弱且高高的身架子,看上去像秋天地里头悬着的丝瓜。人走在路上没有一点精神劲,老实巴交得很。但只要到了船上撑起竹竿或摇起桨时就来了精神。尤其在水下,灵活如鱼如泥鳅般。这得益于他从小在父亲的指领下学会了摆渡,学会了游泳潜水。

    父亲在世时常年靠摆渡为生,村里只是每到月底或者过年过节的时候给他们点补济。秋丝瓜从小就没有见过母亲。父亲说早死了,实际上与村里一个小伙私奔了。秋丝瓜后来知道了,从此闷闷不乐,没多话可说,平时村里人也难得有人与他说话。他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秋丝瓜,过渡哩。”

    有一年,在秋丝瓜父亲死去一月后的深秋季节,一个被称作癞头的小无赖不知是认为他好欺负还是依着自己在这里是一个混世魔王,去厂窖镇上玩时上了船取笑了他母亲私奔的事。秋丝瓜听着听着,脸色便越来越丝瓜色了。他不说话只是使劲地划着船,来到河中央时,他右脚猛一蹬船帮,船一倾斜,没有防备的癞头骨碌一下就滚到了河里。秋丝瓜看也不看,管也不管,任凭癞头在水中大声叫骂,头也不回划着船上了岸。看着水中的癞头直乐,他知道癞头会游泳,就看着他乐。

    当然后来的事可以预料,癞头上岸后召来几个地痞将他揍了个半死,要不是卢杆和小林过渡去学校时碰上,将他们打跑,恐怕秋丝瓜真成了一条蔫蔫搭搭的掉落在泥土里的烂丝瓜了。这件事,他时刻记在心中,感恩卢杆,便教会他在水中如何换气呼气。

    2

    鸡刚叫了头遍,秋丝瓜记着要送卢杆他们过河,很早就醒了,睡不着,起身拿起挂在床头的烟杆朝屋外走去,不是解手,而是去看他那只相依为命风里来雨里往相伴十多年的船。这是他多年的习惯,看完船就会坐在船头点一支旱烟吸上几口后重新回到屋内再睡到五更天。

    一路走着,外面的风吹得身上好冷,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一哆嗦,好冷二字脱口而出。本想打转回屋取件衣服穿上,但已至半程。正犹豫不决时,突然记起今天有一件衣服挂在了王老爹的牛棚里,便直往牛棚而去。

    牛棚里好像有灯光。秋丝瓜好生奇怪这家主人这么早就开始给牛喂草了,再仔细一看不对,里面有好多人影在晃动哩。

    秋丝瓜长了心眼,蹑手蹑脚摸到牛棚边,透过牛栏缝隙往里一看,看到了衣服还在,再一看旁边背对着衣服的人心中不免一惊:“癞头。”差点喊出声。他不敢拿衣服了,纳闷这些人这时候在这里要干什么?偷牛?可牛还在悠闲地吃着草。顾不得外面寒冷,决定探个究竟,又悄悄地上前几步贴着墙偷听了起来。

    癞头压着声音:“干不干?娘的,到这时候还红花妹子一样扭扭捏捏。”

    “不是我们不干,是我们干不了,我们没枪,人家有枪有炮,哪里比得上他们。”一个光脑袋开口了。

    “啪”地一下,光脑袋头上挨了一巴掌:“瞎了你的狗眼,这不是枪是什么?啊,老子的枪一扣扳机,打倒一大片,他们的枪只能一枪打一个。”光脑袋扭过头一看,见一个高个举起了手中的枪。

    其实,这支枪不过是一把土枪,在地方上比较普及,本是元朝人发明的,北方人叫火炮子,南方人叫火铳,这个村里的人家几乎都有,一般用来打野鸭或其它飞禽兔子狐狸什么的。呈三角形或圆形并安着一根一尺多长的木把,一般有三个或六个火药洞和引孔,称为“三眼铳”或“六眼铳”,一枪放去便会大面积地杀死杀伤降临在地面上的飞禽之类的动物。

    光脑袋沉着脸,蹲下身不做声了。

    但其他的人却开始了嘀咕。

    有的说自己是旱鸭子,有的说从来没干过这件事,有的说怕老婆会骂。

    癞头见此情景,心中气恼得很。心想他妈的怎么找了这群窝囊废,尽他妈扫老子的兴。表面又不好发作,怕引起众人反感,只得解释这次决不是去送命而是去发财的,反复强调押运的只有二个国军,没什么可怕的。见他们还在疑虑地望着自己,他便说了事情的原委。

    半月前,偶尔的机会在省城喝茶时,从旁人嘴里听到近日省城各界人士在自发组织募捐,募了不少的财与物,准备集中运往常德城。听说还有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用一个保险箱装着。听了消息,癞头他悄悄溜到码头看了,有人把守着,不准进去。恰巧看到有二个人抬着一箱子上了船。仔细一看其中有个人是他以前认识的朋友,外号“牛筋”,是专门负责船上机器的。心中一喜,买了点心,晚上去了牛筋的住处,好说歹说硬是以事成后各分五成把他说通了。

    牛筋告诉他船大概二周后会经过癞头家乡的水路。癞头一听,不可久留,告辞牛筋后便连夜马不停蹄回了家乡,召集了他们,说让兄弟们发发横财。

    光脑袋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不是象以往只打劫过往商人的货物。光脑袋顿时又大了,脑门仿佛比先前亮了许多,他的脑门冒着汗水,是吓出来的。

    “这可不、不行啊,得掉脑、脑袋的啊。”结结巴巴说着就想开溜。被高个拉住了,用枪抵着他的脑袋,二眼凶光。光脑袋像是遭了霜打的茄子,顿时蔫了。

    “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就这样,先做准备,等船一到就行动。我们兄弟几个有福同亨,有难同当。”癞头狠狠地说完后又转过头对一个人说:“木弄子,你准备好凿子,锤子,到时给我把船底凿穿就行了。还有那个东西带来没有?”木弄子说都准备好了。

    秋丝瓜看得清楚,被叫做“木弄子”的是本村木匠,只能修补一些简单的农具和船只,技艺不精,没人请他。后来,好几年不见,不知他去了哪里?没想到今晚在这里看见了他,更没想到他跟上了癞头。他暗暗“呸”了一下,不知道木弄子在外面到底在干什么。

    其实,木弄子见村里没他的活计,便只身到外面闯了几年,没找上好工作,倒是跟一些江湖骗子学了点骗术,尤其能精通制作一种叫“夜来香”的蒙药。这种药有一种清香的气味,撒放在路中或草丛里,有风的情况下更佳,它的粉末会随风扬起,没风的时候,效果不太好。药性很强,如果闻到,至少得三个时辰才醒,没有解药的话,只能自然醒,不过对身体没有什么伤害,人就像熟睡一样。癞头问的就是这个。

    当然,秋丝瓜不明白,只明白他们想要打劫,打的不是一般商船劫,是抗日物质,这事非同小可。不行,得告诉李保长去。

    他衣服不要了,弯腰往后退时意外地拌了一根树枝,发出了声响,把牛棚里的人吓了一跳。秋丝瓜自己也吓出了一身冷汗,扭头就跑。

    癞头听见动静,急忙追出来,见前面道上一条黑影在奔跑。他抢过高个子手中的铳,瞄准了前面的黑影,扣了板机,啪,枪管里却没有冒出火花。高个笑着说,没装弹药。气得癞头大骂不止,等装好弹药却看不到人了。

    高个问要不要追。癞头说不追了,追了也追不上。出现这样的意外,让癞头的头大了,担心今天事情会走漏消息。但癞头毕竟是癞头,气过、想过之后,决定改变行事了。他说:“不能在此久留,得改变地点。走,我们到下游河中的芦苇里去等,高个,光头,你们去找几条船。”

    高个与光头沿着河道寻船去了。

    外面冷,癞头与其他的人又躲进牛棚,将秋丝瓜的衣服取下穿在身上,倒在草堆上,眯上了眼睛。其他人手拢着双手在原地剁着脚取着暖。

    乡村的秋夜的确冷。

    3

    秋丝瓜一路不要命地狂奔到了李保长家门口,使劲地捶打着门,引来李保长家狗的一阵长吠。敲打几下后,秋丝瓜他无力地倚着门边倒下了,狗叫声变得更加连续与急促,惊动了熟睡的李保长和小林。

    屋内睡房里的李保长和小林被惊醒后,好生纳闷,互相对视了一下,赶紧披上衣走出睡房,打开门见倒着一条身影,心中一惊,俯下身看着,认出了是秋丝瓜。

    李保长和小林连忙把秋丝瓜弄到了屋内,放在床上用被子捂着,见秋丝瓜双目紧闭,掐了他人中,秋丝瓜醒了。

    秋丝瓜一醒,就急促地将他看到的情况说了一遍。李保长一听,感到惊讶。连忙叫小林去喊卢水生,自己与秋丝瓜继续聊着。

    不一会,水生被小林领来了,同来的还有卢杆。

    水生问秋丝瓜他们有多少人?秋丝瓜说有七八个人,大都是本村和邻村的人,还说他们有带着铳,正在王老爹的牛棚里,要他们快去。

    水生听完秋丝瓜的话,问李保长县里有没有告诉过他运送抗日物质这件事。李保长摇晃着脑袋说没有。卢水生又望了望秋丝瓜,又突然想起晚上在耿营长那里看到有通信兵进来送公文的情景。他不知道与这事有没有关系?这样一想,他说要去耿营长那里问一下,让李保长先带些人去牛棚。

    正欲开门时,门外传来阵阵脚步声,打开门一看,一队国军正小跑经过李保长的屋前。李保长认出了一连长,叫了他。一连长听有人喊他,命令队伍原地待命。

    李保长刚开口说了有人要打劫省城来的抗日物质船时,一连长便大骂谁有这狗胆,娘的,想找死。水生问一连长是不是有这么回事?

    一连长说,有这么回事,耿营长刚才告诉了我,让我带着这些兄弟出来巡逻,还真遇到了不要命的小混混。他问牛棚在哪?卢杆说他知道,可以带他们去。秋丝瓜还惦记那件衣服也想跟着去,被水生拉住了,说:“你身体不行,在这里歇着。”秋丝瓜只好对卢杆喊着要他把衣服拿回来。李保长也要去也被水生拉进了屋,边走边说那是国军的事就不要去凑热闹了。

    乘人不注意,小林随卢杆带着一连长直往牛棚方向奔去。

    4

    高个和光脑袋回来了,说找到了二只小船。癞头随即和其他人向河边走去。路上,高个说,本来他们在秋丝瓜的渡口找到了他的船,但把船刚推入水中一半时发现前面的船底进水,吓得他们只能放弃,幸亏离渡口不远处还有一二只船停靠岸边。算这些家伙走运,原来这家主人并没听李保长的话将它们藏起来,嫌拖到岸上麻烦。

    癞头听了哈哈大笑,吩咐木弄子给每人分发一粒解药,众人吞了下去后,帮木弄子一起在牛棚周边撒上“夜来香”。一切做完后,癞头说:“天助我也,兄弟们,好好干。上船。”光脑袋问癞头,为什么不在这里等待还要跑到下面那么远的地方去,上游不是也有苇子吗?癞头骂了他一句“蠢猪”后带众人分乘二只船向下游划去,直到后来光脑袋他们听到上游苇子方向传来阵阵枪声后才清楚癞头的用意,不得不佩服癞头的头脑。

    过了三更,天色依然漆黑。这时,只听牛棚里“嗵”地一声响,那头牛猛地倒在地上,“夜来香”的药效来了。

    卢杆和小林带领一连长正一路朝牛棚奔来,毕竟小林没有经过多少的训练,身体渐渐地不支,卢杆照顾他也落在后面。

    一连长他们跑着,跑着,便看到路旁河口上有一片茂密的芦苇,示意士兵停止前进,命令二个士兵去芦苇里看看,但隔着一条水带,无法靠近这片芦苇。一连长把他们叫回,心想在这里面伏击任何来往的船是再好不过的地方了,或许这些狗日的就在这里?恰在此时,芦苇中传来一声异响,是一些鸟儿被他们惊动后在芦苇丛中弄出来的声音。

    一连长一听,连忙命令士兵一字排开,对着芦苇丛里开了火。这些栖息的鸟儿不知道怎么回事纷纷扬扬掉落在水中死了,有些惊恐地叫着扑打着翅膀向空中飞去,悲鸣地盘旋在芦苇上的夜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ued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