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这鬼东西

    灵感这鬼东西 (第2/3页)

作冲动(还真有一些看上去不太笨拙的诗文是这么“灵机一动”来的)。

    李敖说(大意),作家不能等到灵感来了才写作,正如妓女不能等有了性欲才做爱。这话很精辟,仿佛粉碎了灵感的神话,但我们知道,他是站在饭碗而不是艺术角度说这句话的,他自己的得意之作,想必也是灵感的产物。但是他也无意中透露出了灵感不常有的实情。灵感这东西,绝对是激情、想法、行为三合一的私生子,缺一不可,这就是为什么多数人成不了体制意义上的作家的根本原因了。灵感很低调,它仅希望一个和谐的场的出现,并不要求各项指数最大化。

    磨合到后来,艺术家只要有了创作欲,一个和谐的场就出现了。这个和谐的场庇护着他渡过一个个文字的险滩、思想的漩涡和表达的空洞。灵感如鬼附身借尸还魂,让一个艺术家时时处于准癫狂状态。我很自知,这个场,由于功力不逮,一直在勾引我,而不是为我所驾驭。我似乎有充分的理由消消停停,像蜗牛一样,耐心地攀升。

    对余秋雨先生的崇敬,随着一些浅薄之徒的谩骂而与日俱增。越来越相信,秋雨先生是因为对世界充满好奇因而博览深究才拥有真才实学的,他保持着对人类的善意和真诚,因此不对谩骂之徒予以回应(他也实在吝啬,不愿意花时间精力与宵小周旋)。我只承认他的智商要比普通人高一些,他的努力比普通人多一些,因此他的经验积累丰厚一些,而文字对于他来说仅仅是十分次要的零件。出于对汉字书法的溺爱,他甚至慢得不用电脑写作,慢得不上网络增长知识,这个迂夫子!许多大师是靠在行里混个脸熟恰巧又受老天垂顾活得比较长命而成其为大师的,但是从不以大师自命的他,靠一部部原创大著以及由此而生的诸多粉丝的追捧而奠定了自己文化名人的基础。可以说,在普通人眼里,灵感特别眷顾他,老上他那儿做客,所以他才会有那么些令人嫉妒的佳作。事实不是如此,当一干文化掮客和文化流氓忙于政治、经济社交的当口,他一直在耐心地咀嚼、享受人类文明,并创作出个性鲜明、见解独到的文学作品,以至于那些宵小忌、恨、疑、愤、辱接踵而至。在已经不多的读书人里,秋雨先生是读得最认真的之一。

    以不才之见,秋雨先生的灵感正是来自好奇、真诚和勤奋,与别的大作家殊无不同。

    回到自己。说起来,父母给的基本素质并不差,小学至初一,我是一个课外不温习都能名列前茅的“好”学生,在当时的老师眼里,此人不上大学,无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