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计划

    第六十一章 计划 (第3/3页)

    大宝纯真的话,让在场的三个人,还有正好推门进来的薛平都楞住了。

    王富生和孙尚枚下了飞机后直接坐上了开往映秀的大客车,俩人坐在车里,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景色,俩人不仅感叹着。

    去映秀的路上,惨烈的5.12大地震过去一年多了,但恢复重建之路还很漫长。

    四川地震,震出一个新中国。身临其境,王富生感受到疼痛,也看到凝聚、团结和不屈服的精神力量,这个时候,意识到“组织”的力量,地震中,一些有各种抱怨的百姓看到了共产党的光芒,他相信这个绝不是大话。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远处青山映出秀美,默哀!那一天发生惨烈的死亡,生命是脆弱的。

    王富生感叹的对身边的孙尚枚说:我们要记住,活着的我们是幸运的。

    ,马上要进入映秀了,映秀已经实施封闭施工,它的范围包括:映秀镇城镇重建区域和地震遗址保护地(震源点、震源广场、百花大桥、遇难者公墓、漩口中学、中滩堡村、枫香树村、直升飞机停机坪、巨石广场等)。映秀,这个因为处在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的小镇,从2008年5月12日起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痛。一个美丽宁静的小镇,顷刻间被摧毁2008年6月,路人为了解震灾情况,曾从成都取道都江堰赶赴映秀,当时沿途的气氛是悲伤、压抑和紧张,进入汶川境内,从漩口到映秀有三道关口,没有证件的车辆一律不得进入。进出映秀,车辆都必须消毒。行进途中,不时见到驻扎的军营和救灾的军人,还有大片蓝色顶棚的活动板房。不断的余震更让人提心吊胆,山上时有石块突然滚下,阻塞刚刚开挖出来的狭窄山道,行驶的车辆常常被阻成长龙。

    2009年9月26日,路人为给灾后重建提供力所能及的技术支持,再次从成都驱车前往映秀,沿途的氛围与一年前截然不同,所到之处几乎都是繁忙的建设工地,成群结队的运输车辆、震耳欲聋的挖掘机械、挥汗施工的建设队伍,构成一幅幅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生动画面。修公路、架桥梁、建学校……用坚强的信念重建美好家园,已成为这里最为鲜明的主色调。

    一周年都汶公路路旁,一块长11米、高8米的巨石矗立在路边,向着岷江峡口倒插江边,面朝前方的牛眼沟震源点,成为映秀震后的标志之一。石头上刻了字:“5.12震中映秀。”旁边立着两块指示牌,画出了未来映秀地震游的规划。进出映秀的人,几乎都要以这块巨石为背景照相,以作纪念。一年前,路人见到了这块从山上翻滚而下的巨石时,除了惊叹之外,并没有给予它太多的在意。没有料到的是,一年之后,精明的映秀人将这块巨石变成了地震的标志之一。这块注入了地震文化元素的巨石,再也不是原先那块纯粹的巨石了。

    映秀牛圈沟入口,石头上写着的是“牛圈沟震源点”,沿着山沟往里走10多公里,就是大地震名副其实的震中。不过,经过地壳变动的挤压,先前深三四米的山沟已经被填平,并且被生生拉宽了许多,两侧巨大的山体面目全非,来自地下的强大力量让人不禁毛骨悚然。距映秀不远的百花大桥,在去年的地震中断为数截,至今残卧在山谷中的泥石流中。就在这座倒塌的桥梁旁,一座全新的桥梁正在昼夜施工,一根根高高的桥墩拔地而起。作为映秀镇最早的重建项目,2009年2月中旬开始动工的“百花大桥改线工程”如何防震,成为一个重要议题。百花大桥从准备重建到正式动工,设计方案三易其稿,地质勘探数次重来,前后共花了9个月时间。在大桥设计图纸中,“抗震措施”被专列一个单元,其中两节分别标注为“T梁在纵横向均设置橡胶缓冲装置”、“T梁在纵横向均设置防落措施”现在,都汶路早已经全线贯通。这条曾被很多路桥专家断言要三年才能打通的“生命线“,经过4000多名施工人员的艰苦奋战,他们居然只用了短短三个多月就把三年的活干完了。汶川大地震后,这一条只有90多公里的路,有着87座桥梁、10个隧道的路,就有近百分之八十的道路损毁,10多公里的路被崩塌的山石完全覆盖,50多座桥梁受损、7座桥梁完全垮塌,泥石流、山体滑坡、堰塞湖等次生灾害比比皆是,隐患不断,上百处路基边坡高危点潜伏,电力、供水、电信一度中断。断断续续中,玩强不屈的四川人民创造着抗震救灾的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国式的奇迹”。与此同时,2009年5月9日映秀至汶川高速公路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开工建设。映秀至汶川高速公路起于都江堰至映秀高速公路的止点龙溪隧道出口,沿岷江河谷上行,经映秀、银杏、桃关、草坡、绵篪、玉龙,止于汶川县。线路全长约52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技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公路全线共有特大桥2座,大桥28座;特长隧道4座,长隧道4座,桥梁、隧道比例达到76%;共设映秀、银杏、绵篪三座互通式立交。项目总投资49.9亿元,计划于2012年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