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兵发内蒙古

    224 兵发内蒙古 (第3/3页)

    秦了和安跃民是第二天归队的,七个人在廖家老宅准备了一天时间,之后就启程赶往了内蒙古。

    内蒙古距离首都较近,交通状况也比大西北好的多,起码主要的几个大城市都是贯通铁路的。

    再加上当时正在开垦北大荒,东北建设兵团的一部也在内蒙古兴安盟一带大兴农业学大寨运动,所以从北京到兴安盟的全线也没受到多大的阻碍,全队也在三天后到达了科尔沁右翼前旗。

    由于之前廖东风早就派李崇亮探好了路线,等他们大部队到达的时候,李崇亮也早就都安排妥当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李崇亮没有找到向导,而是找到了一支不久就要动身前往外蒙巴彦敖包地区的商队。

    其实这也算是不错了,跟着商队走,一路上有照应,人多也热闹,只是全队大部分人都不会蒙语,只有秦了、安跃民和朵尔懂一些,所以用廖东风自己话说就是被关了禁闭。

    由于语言不通,全队人在等待商队出发前的几天,也都憋在招待所里不肯出门。

    有了闲暇时间,朵尔也赶紧着手教廖东风小鬼子话,而其他人也跟着秦了和安跃民学习常用的一些交际用蒙语。

    在商队出发的前一天,商队领队也派一个人来招待所知会了一声,李崇亮也赶紧把人带到了廖东风的房间,并介绍这位年轻人才是考古队的领队。

    双方见面之后,廖东风也不好意思露怯,他也知道让人笑话自己说不好蒙语,也会给全队的人丢脸,所以在会面的当天,廖东风也恳求了朵尔一起会面。

    短暂的交涉之后,廖东风也了解了一些大概情况。

    前来知会的年轻人是一位土生土长在这里的蒙古人,不过看他长的样子却完全不像是这几天所见过的蒙古人的模样。

    之后经过一番了解才知道,年轻人叫多伦,汉语名字叫赵百天,他的父亲是兴安盟地区的商会首领,而他的母亲却是黑龙江人。

    由于蒙古地区属于高度自治,所以几乎没有受到文革的冲击,就算是和东北建设兵团随行而来的红卫兵队伍,最多也只是做做样子,他们平日里也不游行示威,却跟着当地的农户一起参加劳动,久而久之那些破四旧除五类的思想也就慢慢淡忘了。

    多伦说的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见识也挺广,见到外人也不卑不亢,不久就和年岁相仿的廖东风聊到了兴致上。

    自我介绍之后,廖东风才知道多伦比自己大两岁,两人也开始称兄道弟的拉起家长里短。

    多伦也赞赏廖东风这么年轻就能独自扛起一支考古队伍的大梁,而廖东风也夸奖多伦这么年轻就能往来国外国内帮忙打点生意。

    两人惺惺相惜,谈了很久很久,最后分别的时候,多伦还打了保票说,考古队跟随商队一起行动的经费免除,他本人不用征求父亲的意见就能做主。

    廖东风听完之后自然是感激不尽,不过他本人也不是爱贪小便宜的人,经过几分钟的磋商,两人也最终达成了共识。

    商队负责考古队一路到塔布拉格布拉克的全部给养和人身安全,而廖东风也拿出3000元作为报酬,另外还索要了几匹骏马,以备远程赶路时需要。

    ...

    ...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