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柳暗花明

    第二章 柳暗花明 (第2/3页)

工、交通管理员等,要去跟初中生、下岗工人去抢饭碗。可是从上小学开始,到大学毕业,十六年的寒窗苦读,金钱、精力上的投入,父母、长辈们的期许,经过高考的严峻考验,大学四年的精英教育,难道只是要培养一个底层的“就业者”?真不是歧视他们,还真不知道谁该歧视谁。真不如干脆初中毕业就打工好了,这么多年也应该折腾出点眉目,要不然有了一技之长,要不然当上一个小老板,小日子也过得滋滋润润,老婆孩子热炕头,啥都有了,不至于像大学毕业生一样,20多岁了,还一事无成,一无所有,一切要从头开始。

    就像前些年新闻上说的“北大学子当街卖肉”,曾经被人说是浪费了国家的培养,而现在呢,又被提倡起来,成了转变就业观念的典型。什么是典型,不是你有多典型,而是看现在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典型。当年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现在的大学生村官计划,都只是政府的宣传,或许最开始“吃螃蟹”的人确实得了好处,捞到了政治资本,可是后来的跟随者大多数却被湮没在政策的大潮里,能够挣扎出来的毕竟只是少数。惨痛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要成为政策的牺牲品,要有自己的坚持与理想。

    愤青们的讨论只是停留在嘴头上,这些人谁也没有能力改变些什么。更多的只是发发牢骚,然后洗洗睡觉,第二天起床,依然按照这个社会固有的轨道运转,谁也不会偏离,谁也不敢偏离,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可是现实是残酷的,就业市场是无情的,一切都是要去面对的。

    苏豫顶着炎炎烈日,奔走了两个星期之后,不禁心灰意冷,恨不得拔腿再往南方去。可是想到母亲,就生生的把那个念头掐断,耐起性子重新寻找。

    也不是没有收获,作为一个有外企经验的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苏豫在就业市场上还是很受欢迎的,事实上不是人挑他,而是他挑人。不是薪水太低,就是老板水平太次,要不然完全是皮包公司的架势,三五个人,一两间办公室,就是一广告公司,完全超出他之前的想象范围。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其中一个广告公司的老总,明确表示了对苏豫的欣赏与肯定,觉得像他这样的人才在这个内陆城市是很难得的,而且非常希望他能留下来,只是薪水方面无法满足苏豫的要求,并且说自己作为老总,也没有苏豫之前拿得多,整个大环境就是这样,这个城市这个行业这个岗位每月能拿2000块钱已经非常不错了,希望苏豫能够好好考虑考虑,能跟他一起共创大业。

    苏豫一边表示感谢,一边在心里暗忖。2000块钱,已经算是高工资了,那之前自己所拿的岂不是高工资中的高工资,想想自己还曾经那么不知足,真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到现在这种处境,也真是活该。然而,自己真的要折堕到这种地步吗?毕业的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