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四章

    第二四四章 (第3/3页)

贵大婚之礼就算不奢侈但也不能不豪华。为了让典礼看上去豪华气派朝廷决定把长安太乐宫的乐工和百伎全部送到晋阳让他们呈献精彩的乐舞以表示天下同庆之意。”

    焦龙刚想说话焦玮伸阻止了他“大将军长公主这个迎亲之期选择得好啊过年了百姓高兴载歌载舞乃是人之常情。这时举行迎亲大礼既能和百姓同喜同乐又能表达普天同庆之意一举两得的好事啊。”

    焦龙笑笑摇摇头“仲渊啊你用意何在难道我不知道吗?殿下已经还政于天子但你还让她主持祭祀等一系列大典等于告诉天下人大汉的权柄实际上还控制在殿下上这对长安和行台来说意味着什么?殿下嫁给我了大婚之礼纷华靡丽朝廷为了恭贺竟然从长安调来太乐宫的乐工和百伎以盛大的乐舞百戏相庆这又意味着什么?”

    焦龙望着焦玮轻轻叹了一口气“陛下长大了我和殿下都要慢慢退出朝堂今天的迎亲大礼是我和她退出朝堂的开始我们希望通过这场迎亲大礼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但你为什么不能理解却反其道而行之?”

    “你和殿下退出朝堂需要有个前提那就是小天子能控制权柄能让兴大业按照正确的思路持续推进但现在的形势做不到这一点你和殿下无法按部就班地退出朝堂。如果你和殿下现在就明确表示退出朝堂其结果必定是小天子无法控制权柄兴大业也将迅崩溃。”

    焦龙闭上眼晴脸上露出无奈和痛苦之色。

    “现在的形势很明显门阀世家、商贾富豪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迫切需要修改官制。虽然新官制名义上集权于天子但实际上是重走社稷败亡的老路。本朝自光武皇帝兴后权重尚书台然而两百年的历史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权重尚书台的结果就是后宫干政、皇统屡绝继而导致外戚、奸阉轮流把持权柄祸乱朝纲最后社稷倾覆。”焦玮说道“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皇权和相权有效制衡是确保社稷昌盛的必要条件而以丞相为的公九卿制是确保皇权和相权得到制衡的最好官制。所以现在你和殿下不但不能退出朝堂反而要以一种强势凌驾于长安和行台之上重创门阀世家和商贾富豪的庞大势力从根本上铲除他们对朝政的威胁和把持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清除兴大业的最大阻碍为小天子完全主政和兴大业的持续推进奠定基础。”

    屋内陷入了沉默两人很长时间都没有说话。

    “你决定一定要这么做?”

    “你和殿下既然决定请我来那就说明你们不愿意放弃兴大业。既然你们不愿意放弃兴大业我焦玮即使粉身碎骨也一往无前绝不后退。”

    焦龙点点头缓缓睁开眼睛指了指放在榻上的几卷书简“最近我看了《老子》、《黄带四经》、《老子指归》和《老子河上公章句》还看了《太平经》对道家黄老之学的治国之道略有了解。在你看来襄楷大师和飞燕兄所提的道儒相融、援道入儒之策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缓和朝野上下的矛盾能有助于兴大业按照我们的既定策略持续推进吗?”

    “完全可以。”焦玮信心十足地说道“王充、张衡、王符、马融、蔡邕、郑玄等大师都曾研究过道家学术对《老子》、《黄帝四经》等道家典籍都曾有过注解。尤其是王充大师更是利用道家学术在《论衡》里把儒家有关天人感应、谶纬等等学术批驳得体无完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儒士们对经学的绝对崇拜。很多古经学大儒在兼采各家之学后往往在注经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引入道家思想。所以本朝其实已经有了上百年的道儒相融的历史只不过没人主动去说而已。”

    “飞燕兄此刻提出道儒相融的建议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在道儒相融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上提出来的。他不过在一个适当的会提出了一个适当的儒学改良之策而已可以说是因时制宜。长安儒士们闻讯后愤怒、恐慌上奏弹劾飞燕兄这正好说明道儒相融不是无稽之谈而是确实能对儒学产生某种程度的冲击。”

    焦龙想了片刻对焦玮说道:“你应该有了一套很成熟的想法能对我说说吗?”

    “敢不从命。”

    以下不计字数。

    黄门鼓吹是皇家仪仗列于殿廷一般在祭祀天地、祖先和朝会、宴享时吹奏各种雅乐。

    雅乐是用于郊庙祭祀、春秋飨射以及朝廷举行的各种典礼仪式上的乐舞乐人多由具有一定身份的良家子充当乐器虽然也有丝竹乐器但以钟、磐为主是金石之乐。雅乐表演时舞人俱进俱退整齐划一闻鼓而进击铙而退武有序音乐和谐气氛庄重。

    俗乐是宴会之乐流行音乐皇室贵族吏民宴乐时常在宅院、广场上演奏这种乐舞旨在娱乐。乐人往往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倡优、女乐乐器虽时有钟、磐但以管弦乐器为主其舞蹈腾跳杂乱表演轻松活泼。

    鼓吹乐是汉魏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以击乐器(鼓)和管乐器(排萧、横笛、笳、角等)合奏的音乐有时也有歌唱。鼓吹乐开时始以外族音乐为主进入原后鼓吹乐因其嘹亮雄壮被用于军乐以后又与各地民间音乐相结合逐渐形成各种不同风格的鼓吹乐。其后被宫廷采用用于军队、仪仗和宴乐之。由于乐队的编制和应用场合的不同而有黄门鼓吹、横吹、骑吹、短萧铙歌、萧鼓等不同称谓。

    “朝廷推行新政前前后后也有十几年了但随着时间的延续收复疆域的扩大各项制度的深入修正我们推行新政的阻力越来越大很多改制之策甚至要通过暴力段才能得以实施这说明新政出了问题我们需要冷静下来好好反思探寻其的缘由。”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都以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权力之争是利益之争是学术之争所以一直竭尽全力在这几个方面予以解决但我们没有解决好反而让各种矛盾越来越激烈。这时飞燕兄突然在晋阳提出了儒道相融、援道入儒的学术改良之策此策犹如醍醐灌顶让人豁然开朗……”焦玮叹服道“这其实正是我们一直在苦苦寻找的解决之策啊。”

    “现在我们知道了新政推行阻力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是我们赖以制定国策的学术思想已经不适应兴大业的需要了经学腐朽了老化了我们需要新的学术思想需要新儒学新道学或者其它某种更好的学术思想。这种新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术思想将成为朝廷制定国策的新基础继而让学术和国策相适应让朝野上下同心协力共振社稷共兴大汉。”

    焦龙眼前一亮立时便明白了新政步履维艰的原因。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经学当真走到穷途末路了?”

    “的确走到穷途末路了。”焦玮说道“自大儒董仲舒创立以‘天人感应’、‘纲五常’为核心的新儒学以来经学各派历尽争论先有孝宣皇帝诏诸儒讲《五经》同异的石渠阁之议后有孝章皇帝的使诸儒共正经义的白虎观之议。最后皇帝亲自称制临决经学各派求同存异互相协调终于在‘纲五常’的基础上实现了经学与谶纬学的结合经学各派随即由纷争走向统一。而‘纲五常’也在神学的华丽外衣下以法典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便是‘汪汪乎丕天之大律’的经学理论法典《白虎通义》。”

    “朝廷以皇权的力量结束了经学内部的矛盾与纷争经学就此丧失了持续展的动力。儒学从子学演变为经学又从经学堕落为神学从此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看看今天的新经学、今古经学家在注经的时候都用谶纬由此可见经学衰落到了何种地步。谶纬之学流传了百多年已经从骨子里渗进了经学各派要想彻底根除神学对经学的侵蚀没有外部竞争的动力没有新兴学术的援助没有一代代儒士的努力根本不可能。”

    “但儒学面临的挑战还不止如此。”

    “儒家的基础是名教之治所谓名教就是以‘正名定分’为主的礼教包含忠、孝、仁、义、礼、信等教条。这些名教经过董仲舒等大儒的改造后又添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神学成分并展成为‘纲五常’的道德规范这使得新儒学带上了浓厚的宗教神学伦理道德观遭到了历代大儒比如扬雄、桓谭、王充等人的猛烈批判儒学的至尊地位因此受到动摇。接着它又遭到了两次党锢之祸这给了奉儒家学说为主臬的儒士们以沉重打击马融、蔡邕、郑玄、许劭等大儒就是在那个时期开始求助于道家学说以黄老之学注解儒家典籍以道家学说解释儒家名教试图援道入儒为名教的合理性提供新论证极力挽救和重振儒学。”

    “平元年黄巾起事西凉边章韩遂起事平六年董卓进京、祸乱社稷从初平年间开始袁绍、刘表、曹操等人又互相混战这些人表面上高唱着礼法名教实际上却干着种种卑鄙无耻的勾当把儒家学说的仁义道德作为自己篡夺社稷的工具肆意践踏和亵渎儒家的礼法名教。传承数百年的儒家名教之治再也无法维持天下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