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八章

    第二二八章 (第2/3页)

了进来分别递给了徐荣和张燕。这卷是刚刚草拟的墨迹 尚未干透。两人看完之后都有点疑惑。

    “仲渊太学闹起来了无益于改制之策的商讨和制定。”徐荣说道“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根本问题是利益是利益分配。”张燕把竹简放到案几上“经学上的争论儒家伦理的重建并不能让他们从受益。”

    “对两位大人说得对。”焦玮笑道“但经学各派为了从这场争论受益肯定要做出策略上的调整尽可能让自己的治国理念迅融入到国策去并从受益。”

    “现在呢?”徐荣把书简卷起来举到了焦玮面前“现在我们等着经学争论的结果?”

    “对朝廷有原则对官学对经学对儒学伦理都提出了明确要求相信这场辩论很快就会有结果。”焦玮非常肯定地说道“但为了节省时间朝廷需要做出一些姿态。”

    张燕笑了起来“好听你的我们明天都到太学去。”接着他看看徐荣“仲渊请我们来当然不会是为了邀请我们你看……”

    徐荣皱皱眉“长公主亲临太学安全上的事……”

    “我保证。”张燕笑道“我亲自负责殿下的安全。”

    月二十六长安太学。

    在朝廷的推波助澜下太学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经学辩论。

    今、古经学两派先举起了“反谶纬反繁琐”的大旗但新经一派没有正面应招而是虚晃一枪把辩论方向引到了《周礼》上挑起了今、古经学两派的内讧。马丰和赵戬马上抛出了《孟子章句》经学辩论的主题随即由儒家伦理转到了“纯儒学”上。

    四月初经学辩论的规模越来越大各地儒士在老师、同窗、朋友的召唤下日夜兼程赶到长安。

    征西将军钟繇也急奏朝廷请求返京参加这场经学盛事。长公主准奏钟繇带着数十名颖川大儒、名士飞进京。

    此刻朝廷起的麒麟殿议政已经搁置朝大臣们大都被卷进了这场无休无止地经学辩议之。

    焦玮有些焦头烂额了。

    四月十二日骠骑将军鲜于辅急奏朝廷乌丸人能臣氐和修武卢合兵一处攻打白鹿王鹿破风。鹿破风向鲜于辅和白山大单于楼麓求援。鲜于辅急调鲜于银、柯比熊、射虎、射缨彤等人率两万铁骑进入上谷郡楼麓也出兵相助。

    能臣氐、修武卢随即向扶罗韩、射隆求援。鲜卑人以此为借口率军越过长城杀进了上谷郡。现双方对峙于治水(即桑干河)南北两岸暂时还处于调停阶段。

    鲜于辅说如果北征大军迟迟不能到达大漠大战估计将很快爆恳求朝廷给个准确答复以便我决定是否即刻动攻击。

    大司马徐荣急告鲜于辅朝廷改制之事尚未解决目前不宜进行决战。请设法拖延战事的爆适当时候可以满足鲜卑人的一些要求。

    四月十五日太傅杨彪、御史大大荀攸、廷尉卿陈群、大鸿胪袁耀、太常丞袁涣、征西将军钟繇、老臣杨奇、刘和、司马防、赵温等人聚在一起商议应对之策。

    经过半个多月的辩议今经学一派遭到了重创现在经学的辩议主要是古经学一派和新经一派的争论其实也就是古经学内部的辩论把今经学一派彻底踢出去了。这是辩经之前今经学一派根本没有预料到的事。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今经学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竟然败落到如此地步。

    如果不是很多今经学大儒都是兼学今古经估计现在太学里都看不到今经学一派的儒士了。

    哀叹之余要即刻想出对策以便救助研习今经学的门生弟子和儒士们。

    今经学是大家的饭碗现在今经学败落到如此地步饭碗也就砸了。经学争来争去说到底就是饭碗之争就是生存之争。

    如何生存?马上改学新经?那也要一个过程不是说改就能改的。今经学讲究师法、家法几百年了这个观念在门生弟子们的心根深蒂固叫他们突然丢掉学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今经怎么可能?没有一代人、两代人没有几十年的时间今经学的儒士们很难改变观念。

    过去北疆人一直打击其它派系比如关洛士人就曾经很长时间得不到入仕的会但那个时候主要是派系之争。自从新经成为官学后研习今经学的儒士们当其冲算是彻底丢掉了饭碗这导致很多儒士迫于生计不得不改学新经。但忠诚于今经学的儒士还是占据了绝大多数他们很多人如今一贫如洗即使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也只能抱着竹简长吁短叹无法一展抱负。

    “我们即刻拟定一个选拔制度代替朝廷现在实施的察举和乡评选拔制度。”杨彪说道“这个新制度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要以才能、道德为主而不是以学习什么经学为主。新选拔制度的原则是唯才是举这完全符合朝廷选拔人才的原则如此一来我们就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尽可能让今经学的儒士们能够得到入仕的会。现在朝廷的改制之策还没有最后议定只要朝廷答应修改选拔制度我们就让步同意朝廷制定的一系列改制之策。”

    众人眼前一亮思路顿开。

    “朝廷是支持新经的只要新经大力改革尽快从经把谶纬拿掉古经学一派还是输所以他们肯定也支持选拔制度的修改。”老臣刘和高兴地说道“只是怎样改呢?把察举制度推翻了?”

    “不用推翻推翻重制矛盾更大还是尽力解决朝廷选官和乡里清议的问题以断绝北疆人和新经儒士对选拔的控制和操纵。”荀攸摇说道“把选拔权一分为丞相府负责儒士品第的评定。尚书台负责监督和调节。书监负责依状授官。各地具体负责乡评的官员也改由朝廷委派。这样通过各官署之间的制衡将选举权完全收归朝廷而皇权也能因此得到最有力的维护一举多得。”

    “扩大选拔对象人才选拔的会应该均等有才能的庶民也可以入仕为官嘛。”钟繇说道“如果朝廷和各地乡评能对所有儒士进行品评真正做到唯才、唯德是举那么此策完全可以去除察举制的弊端对大汉兴极为有利。”

    众人连续讨论了一天一夜然后由陈群、袁涣拟制了新的选拔制度并征求多方意见。

    四月二十日以太傅杨彪为的十一名大臣联名上奏要求修改选拔制度并呈递了以“九品正制”代替“察举制”的奏章。

    这份奏章此刻出现目的很明显门阀富豪们打算缓解与朝廷的矛盾向朝廷的改制之策做出妥协。

    长公主急召丞相焦玮、大司马徐荣、太尉张燕、尚书令田畴、书监刘放议事。

    “九品正制”其实就是对儒士也就是官吏候补人进行的一种品评通过对儒士的家世、才能、道德等方面的考察评定其人是否有资格入仕是儒士入仕的资格评定。

    专职品评人物的官员就是“正”正综合考察了儒士的才能、道德等方面后把儒士分为九品。这个九品分类直接来源于班固大师的《汉书古今人表》不过稍稍作了一些改动而已。正对人物的道德、才能只作概括性的评语称为“状”。正评议结果上交丞相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

    正评定的品第又称“乡品”和被评者的仕途密切相关。乡品高者做官的自然就高升迁也较快而乡品卑者做官的往往很低升迁也就很慢了。正评议人物年调整一次正对所评议人物也可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

    这种选拔制度类似于地方品评、乡里清议。地方名士的品评由来已久过去最有名的就是许劭、许靖兄弟主持的“月旦评”。

    九品正制和这种地方品评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主持品评的不再是地方大儒名士而是朝廷的官员这样原来的地方品评和乡里清议就被纳入了朝廷选举的范畴。原来由地方大儒名士控制的地方品评和乡论转为由朝廷直接控制了这种原由私家控制的地方品评和乡里清议随即取得了合法地位大儒名士们和朝廷之间的矛盾也因此得到了缓和。

    焦玮看完奏章全后了半天呆。

    他没有想到大儒名士们会来这一招。修改选拔制度可谓釜底抽薪啊。十几年来朝廷新政的推广和实施完全靠官吏靠官吏对朝廷的忠诚和对新政的支持。官吏如果对新政进行抵触和消极对待新政推广的难度随即骤然增大更有半途而废甚至失败的危险。

    当初北疆力推古经学勤王成功朝廷重建后又以新经为官学所有官吏几乎都是研习古经学和新经的儒士还有一部分是武人。如果以“九品正制”代替“察举制”那么研习今经学的儒士将大量入任治国理念和利益权势等等矛盾将更加剧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将阻碍朝廷新政的推广和实施。

    “察举制的弊端难道已经严重到非改不可的地步吗?”长公主皱眉问道“新政实施后我们在察举制之外大力推行乡评已经弥补了官吏选拔的不足为什么还要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