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章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2

    411章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2 (第2/3页)

小溪流正面防御的中国军人装备先进,但面对如此多的人不要命地向前冲时,兵力也捉襟见肘。

    而苏军迂回部队也在此时抵达了国防军的75mm野炮阵地附近,对国防军形成了严重的威胁。

    “命令:陆战3团出动2个营,分别加固左翼的火箭炮营阵地和右翼的野炮阵地防守!”

    “命令:陆战1团、2团全部80迫部队,前出小溪阵地附近,对进攻之苏军步兵给予自由炮击!”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何绍周果断地下达着一个又一个命令。(.la 好看的)

    前沿战斗虽然困难重重,那只是针对国防军平时作战尽是欺负人的层面来说的。真要说起来,两个村庄正面的小溪防御战,已经成为苏军士兵的绞肉机!

    两军在阵地前的炮击,几乎势均力敌,国防军的防御有阵地,有防炮洞,但位置却相对固定,苏军虽然人多,又处于移动状态,但却没任何防炮措施,从士兵的伤亡来说,苏军每一次冲锋,都要损失上百人甚至数百人的战力,而国防军的损失,虽然也呈上升势头,但对171师这个整体来说,这点牺牲是完全可以承担的。

    苏军炮兵占不了优势,苏军坦克在国防军的枪榴弹面前也难以占到优势,而苏军士兵的单兵武器,更是被国防军甩开了几个时代。

    硬碰不行,远攻不行,近战更不行。亚历山德罗夫上将与何运周中将的这场对决中,前者几乎没有任何胜点。

    连续两次团级规模的攻击被打退,让亚历山德罗夫上将明白了一个事实:两军对攻,苏军根本不是对手!

    而亚历山德罗夫得出这个结论时,根本就没想过,他本人的部队可是集团军级,而中国军队可仅仅是一个师级部队,要是林阳春的17集团军任何一支直属部队,譬如重炮旅、装甲旅、火箭炮旅或武装直升机空降团加入171师,亚历山德罗夫就只有“吃不了兜着走”了。

    而战斗或战役打成这样,让亚历山德罗夫还有“机会”与中国军队进行对攻,完全是中国统帅部想借中苏战争“练兵”的结果,不知道亚历山德罗夫还有何感想。

    作为21世纪的国防大学研究生,武爱华对后世美军的战术作过深入的研究。美军,以其雄厚的财力和强大的装备,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精兵与强兵路线。

    后世美国虽然在世界和地耀武扬威,但其战术却不见得高明,说穿了就是,能够用飞机、战舰解决战斗的,绝不用陆军去牺牲;能够用炮弹消灭抵抗的,绝不用士兵去冲锋!

    二战末期,美国的“蛙跳战术”本来十分成功,但当他遇到日本航空兵的“神风敢死队”以及日本的“焦土抵抗”时,立即向日本投放了两颗刚刚研究出的原子弹,从而在战斗信心上彻底征服了日本人。

    因此,精兵、强兵,而不以人数和规模取胜,就成了武爱华从穿越之始的建军方略。

    远东,哈巴罗夫斯克。无论是亚历山大.科尔萨耶夫大将还是亚历山德罗夫上将,都没有想到,中国军队是如此的坚硬,是如此的强大,不管他们采用什么战术,中国国防军都在按照他们既定的步伐前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