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一人成龙,不如天下皆龙

最新网址:m.yuedsk.com
    第101章:一人成龙,不如天下皆龙 (第1/3页)

    “重开科举?”

    “老三,咱为什么于洪武六年停了科举,你不会不知道吧?”

    闻言,朱元璋直接摇了摇头道。

    “满腹经纶,但大多都是书呆子,又如何能为国分忧?”

    朱棡并未开口,反而是朱标抬起头道。

    “没错,老的太老,年轻的太过于年轻。”

    “而且终其一生,都在钻研学问,即便是能高中,也无行政辅国之才。”

    “整日之乎者也,咱听了更烦心,便是停了科举,重新启用举荐制。”

    朱元璋点了点头。

    “不全是吧?”

    “更多的是因为北方学子无人上榜吧?”

    朱棡倒是瞥向朱元璋道。

    “嗯。”

    朱元璋微微一愣,点头轻叹道:“也有这其中的原因。”

    洪武三年,朱元璋下诏科举,次年又采取特别措施来强化科举取士。

    然而,在经过三年取士的实践之后,朱元璋发现科举选拔的人才与自己之前的期望值有相当大的差距。

    因为,进士及第者多为满腹锦纶的后生少年。

    又或者,就是终其一生,刻苦读书,为的就是求一份功名的中年仕子。

    也就是书读的挺多,腹中满是经典,但自身能力不足,又如何能胜任朝廷重任?

    成为造福一方的父母官?

    当然,还有一点,那便是南方高中之仕子,过于北方。

    这也让朱元璋震怒,难不成大明的天下,只有半壁江山?

    可北方深受战乱之苦,根本与南方无法相提并论,这也是事实。

    毕竟比起北方,南方始终要富庶一些,而在北方百姓还在为吃食奔波时。

    南方的读书人,已经开始重修书卷,为考取功名做准备。

    所以这便是铁打的事实。

    那为了防止北方学子不满,朱元璋便是直接掀了桌子。

    既然不能让南北都满意,那就都别满意了,停科举,任举荐,复旧制。

    而对外,朱元璋也不能寒了天下学子的心。

    便是称,今有司所取多后生少年,观其文词,若可与有为,及试用之,能以所学措诸行事者甚寡。

    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联,非朕责实求贤之意也。

    这便是朱元璋的原话,也就是他们没有能力胜任行政事务,所以暂停科举。

    但值得一提的便是,朱元璋的意思,是停科举,可不是废科举。

    这就是朱元璋希望通过恢复荐举制度,改变士风,不会重蹈覆唐、宋科举专重文词的覆辙。

    当然,朱元璋也没有将科举取士的大门关死,也是为以后重开科举留有余地。

    只是时机未到,不可操之过急。

    “所以,爹啊,该为科举做准备了。”

    朱棡笑了笑,便是开口道。

    “什么意思?”

    朱元璋没有明白朱棡的意思,便是皱眉问道。

    “为日后大明的科举,奠定基础,以求有用之仕,报效大明。”

    朱棡想都没想道。

    “说说你的意思。”

    闻言,朱元璋摆了摆手。

    “爹,孩儿真心问您一句!”

    “您觉得,这天下,真的可以有千秋万代的王朝么?”

    言罢,朱棡缓缓吸气,神色肃穆,一膝跪下,锦绣袍角轻拂地面,尘埃不起,唯有敬意盈室。

    这一跪,不仅是血脉尊卑之礼,更是对千古兴亡沉思的叩问。

    而这一问,不仅仅是朱元璋的儿子,也是后世万千,春风之下的叩问!

    更是关乎未来大明的走向!

    所以,朱棡不得不问!

    “你想说什么?”

    见状,朱元璋倒是低下头,看向朱棡轻声道。

    “我执拗桀骜,您应该明白。”

    “所以这一问,我不是在为大明叩问,而是在为天下问!”

    “问您!”

    “大明、百姓,在您的心中,究竟哪个更重!”

    言至此,朱棡昂首,双眸炯炯,直视朱元璋。

    那眼神之中,既有不屈的锋芒,亦有一抹的期待与忐忑。

    “若咱选大明,伱待如何?”

    朱元璋的声音,仍是轻道。

    “孩儿从此闭嘴,以父皇为尊,卸兵权,返太原,至此为王臣,享一世之荣华。”

    朱棡话语铿锵,无畏而坚决。

    “你可不是安分的性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ued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