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大胜

最新网址:m.yuedsk.com
    第十五章 大胜 (第1/3页)

    翌日,兴庆殿上,两省对班。

    “启禀陛下,臣有事要奏。”

    今日还未讨论日常事宜,朝会一开始,李适之就执笏出列,并拟订表文,呈上皇帝。

    知内侍省事的高力士下陛,接过奏折,呈奏李隆基。

    在此期间,群臣面色各异。

    有消息灵通者,明白是怎么回事。

    他们不约而同地看向刑部尚书兼京兆尹萧炅。

    自中枢搬到兴庆宫后,许多大臣都住在平康坊,以便早朝。他们也知道李林甫昨日吃李适之的闭门羹。

    而李林甫看似镇定自若,实际上心中对萧炅强烈不满。

    短短几年,萧炅分别在朝堂、边疆、河南府,犯下三次大过,皆被他保下来。

    去年的时候,刑部尚书李适之拜相,是以刑部尚书空缺。

    李隆基问李林甫合适的人选,李林甫向皇帝推荐萧炅为刑部尚书,皇帝还问一句:萧炅行不行,是不是的萧嵩一样,徒有虚表?

    他信誓旦旦地保证萧炅精通《开元律》,可以胜任。

    本来京兆尹这个官职,也不属于萧炅。

    李隆基中意的是被贬到豫章郡的韩朝宗。

    李林甫知道韩朝宗与李适之亲密,且京兆尹是十分重要的位置,以韩朝宗未归长安为由,让萧炅先兼任京兆尹。

    等韩朝宗回来,再让萧炅“退位让贤”。

    如今韩朝宗已经回来,李林甫还在想办法对付韩朝宗。恰恰此时,东窗事发。

    朽木不可雕也!这是李林甫对萧炅盖棺定论的评价。

    “大唐以孝治国,以德服万民。高祖、太宗、高宗、中宗,还有朕的父亲,安寝之地皆未敢有活人殉葬。一个个小小的京兆少尹,凭什么敢为自己无官无职的儿子,殉葬五人,其中还有良家。他四品大官死了以后,是不是要找座山为陵墓?一尺三寸的乐佣、骑佣,他想要干什么?”

    看完奏折后,李隆基怒形于色。深沉的声音,让两侧执扇的宫女,不敢喘气。

    自太宗皇帝以九嵕山为陵墓后,诏令后世子孙永以为法,从此大唐帝王陵墓,因山而建。

    李隆基这么说,等于判了范陵大不敬的罪。

    “陛下息怒。”

    文武大臣们很默契地起身一拜。

    “左相如何看待!”

    李隆基抬手示意群臣回座后,问李适之。

    “回陛下,活人殉葬既违背人伦,又伤天害理。臣去渭阴乡的时候,百姓皆知京兆少尹以活人殉葬,却无可奈何。臣见陛下圣明引来非议,故而不顾身份,去调查此案……”李适之向李隆基回答。

    “万年令、京兆尹,他们是干什么吃的?”

    听到自己名声被败坏,李隆基更加愤怒,对朝堂众臣质问。

    “陛下恕罪。”

    兼任京兆尹的萧炅,和万年令立刻出班,跪拜在地。

    “启禀陛下,如臣上书。此案因一名龟兹押官刺杀而起。殉葬已有半年。半年前,押官的父亲到京兆府告状,却被京兆府官吏毒打。在遭受如此不平后,为国安边的猛士,千里迢迢归乡,不惜性命复仇。万年令才上任三個月,并不知情此案。而京兆尹已经上任近一年,京兆尹萧炅,是京兆少尹范陵的上司,他知情不报,有包庇之嫌。萧炅又任刑部尚书,掌天下之刑,知法犯法,无视礼制,无视朝纲,无视皇威,愧对社稷苍生。请陛下治萧炅的罪责!”

    李适之的话如刀子一样,划在萧炅的身上。

    一众大臣噤若寒蝉,这明面上是在弹劾萧炅,暗地里是攻击李林甫。

    萧炅可是李林甫一手提拔到刑部尚书。

    左相怎么会变得如此强势?

    从上书的奏折,到今天的言论,都是李瑄准备的。

    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ued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