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违制的坟墓

最新网址:m.yuedsk.com
    第十三章 违制的坟墓 (第1/3页)

    “七郎,你与贺监、李白,是如何认识的?贺监随和友善,然李白却自命不凡,朝中大臣,对他多有非议!”

    骑在马上,李适之见李瑄与李白、贺知章互礼道别,故而问道。

    “或许是我写诗得到他们认可吧!”李瑄骑马与李适之并行,回应李适之。

    “哈哈……七郎莫说笑。”

    李适之大笑一声,知子莫若父,他的七儿虽然从小习武,善骑善射。但对于读书,一向不认真。写出的字,更是无法直视。

    好在这两个月,李瑄在“文”上面下苦功,李适之认为李瑄年轻,又如此有谋略,只要肯学习,一定后来居上。

    诗是要学习平仄、押韵、对仗的,更要有天赋。

    唐代文人,谁都会写诗。

    别说是李适之,就连李林甫也不免附庸风雅的吟几首。

    但诗与诗之间,有巨大区别,写得平平无奇,就如同一张废纸。

    “我至今已经写六首诗,其中一首送给大才子王维,一首在大诗人李白面前吟出,用以讽刺卢铉、范陵这样依靠李林甫为非作歹的官吏。”

    关于写诗,李适之迟早知道,李瑄没有隐瞒。

    “王维的高洁,也非同一般。让为父听听七郎的诗如何?”

    李适之将信将疑,让李瑄将他写得诗吟出来。

    “我与王维在朱雀街春雨中相遇,赠其《早春呈王补阙》,天街小雨润如酥……”

    李瑄缓缓介绍这些诗的背景,并对李适之吟诵。

    “父亲,我的诗歌如何?”

    李适之听得出神,李瑄叫一声,他才反应过来,遂问李瑄:“这是你写的?”

    绝句的兴起没多久,李适之很少听过这么朗朗上口的诗歌。

    正因为写得太好,李适之不敢相信出自李瑄。

    “自是孩儿所作。谁又会将自己的诗篇,拱手于人?”

    李瑄虽然脸红,但他一口咬定。

    他不怕没理由,他能一字不漏背下的盛唐以后的诗词文章,还有数百篇。

    而且李瑄今后会学习格律,哪怕没有惊人天赋,学一些应制诗、唱酬诗也行。

    李瑄还未成年,即便现在皇帝让李瑄写应制诗,李瑄也可以推脱掉。

    “《周易》上说,天道会酬谢勤劳的人,这两个月,七郎像苏秦、孙敬那样悬梁刺股;如祖逖、刘琨一样闻鸡起舞。因而得到现在的天赋。以后若有新作,先让为父观读。”

    都这么说了,李适之自然相信李瑄。

    他多次在深更半夜,看到李瑄的房中,还灯火通明。

    听赵宗说,他每日上早朝不久,李瑄就会起来,舞动枪槊,比奴婢们起得还早。

    如此上进,李适之认定七郎将来,会和他一样,拜为宰相。

    李适之好友众多,其中不乏诗人、名士,他虽然写不出好诗来。但他可以用李瑄的诗炫耀,顺便为儿子提升名气,为仕途铺路。

    在前往范陵亡子坟墓的路上,李适之不断地吟读李瑄写的几首诗,如痴如醉,他越琢磨越觉得回味无穷。

    这是他儿子的诗,他与有荣焉!

    不知不觉,一行车马行进一个时辰,他们来到长安东北部的渭阴乡。

    这里北临渭水,虽然在墓葬上不如浐川、长乐等乡,但也是长安出了名的风水宝地,官吏贵族之墓,比比皆是。

    范陵不愿意指引他们到他亡子之墓。

    问什么,他都一言不发。

    但这么大的声势,使渭阴乡的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ued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