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长安鼎沸

    第四百一十三章 长安鼎沸 (第2/3页)

样被士族门第所轻视,甚至不愿与之为伍,以前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但如李义府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的。”

    春雨落在文庙中,王敬直说了一件往事,那是发生在去年的往事,去年朝中修好了文庙,文庙与朝中有约定,招收了一百名贫寒子弟,另外还有六十名富家子弟。

    事后,因争抢笔墨与房间的事,双方有了争执,之后大打出手,上百个学子斗殴,惊动了官府,之后文庙也只好将双方分隔开来。

    在讲述中,王敬直说人都是读一样的书,都是听一个夫子讲课,而如今支教之策盛行,贫寒学子也不一定要来文庙读书,他们在支教也能学到学识。

    由此现在的学子分为两类,一类是贫寒学子,还有一类是士族子弟,但现在贫寒子弟越来越多,是士族子弟的数十倍,将来或许会是上百倍,这种增长是极为恐怖的。

    王敬直是文庙的主事,时常与各地的学子走动,知道得也最多,有些事他最深有体会。

    听他讲完了这件事,李义琰带着老先生留在这里的书卷,重新翻身上马,离开了文庙。

    王敬直站在文庙前送别。

    春雨依旧,马儿踏着泥泞走在官道上,离开文庙的李义琰心中有很多不解,学子与学子之间的矛盾,好似在一朝一夕间愈演愈烈了。

    闹也罢,不闹也罢,反正在科举面前,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待李义琰来到长安城前,王九思等人也冒雨等在长安前,递交了各县给予的文书之后,排队进长安城。

    雨水打在脸上,王九思看到了策马而来的李义琰,心中多有羡慕,也仅仅只是羡慕了半刻,待科举及第,他也可能策马回家。

    长安是一个很公平的地方,不论是京兆府还是各处学馆,都是讲公平的,这是学子们的第一个感受,待他们递交了文书,就可以参与科举,距离科举还有一月有余,众人有多余的时间,可以熟悉长安城。

    “听说今年的科举会是最难的一次。”

    听到身边人的话语,王九思问道:“为何?”

    “听说今年参加科举的人数是最多的,各地的才子也都来了,就我知道的,就有裴炎,卢照邻,张柬之,他们都是享有盛誉的才子。”

    “你看,那就是张柬之。”有人低声道:“听说此人已三次落榜,今年必定要科举及第的,说不定是个进士。”

    王九思抬眼看去,就见到了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就站在城前。

    科举是残酷的,说落榜就落榜。

    远道而来,很多人都是过了新年就动身前来长安城,在排队的众多学子的话语声,还带着各自的乡音。

    终于轮到了自己,王九思递上了县令所写的文书,这上面有自己的籍贯与出身,以及地方县令的盖印。

    眼前的官吏放行之后,他也跟着走入了这座庞大的长安城,如今的长安是天底下最繁华的城池,这座大城有着近百万的人口。

    与一群就要参加科举的人,站在一起,王九思忽觉得自己的渺小,心中有了更多的敬畏之心。

    他们有的是人中的天纵奇才,有些人可能是天生的宰相。

    穿着一身旧布衣的王九思,他的眼中又有了光亮,他看着呜呜泱泱的学子队伍,又觉得能够与这些天纵奇才共同参与科举,这又何尝不是一件令人热血沸腾的事。

    “你们知道陛下让许多犯人去西域种树,为何西域的树木能够长这么好吗?”

    “为何?”有人当即发问。

    “当年宫里就有传言,陛下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常说太液池的鱼不够肥,每当太子说了这句话,宫里就会少几个太监。”

    众人听了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纷纷正襟危坐。

    那些犯人去西域种了这么多树,树木的肥料都是从何而来,说不定那些树底下,尸横遍野。

    李治看张柬之的目光像是在看一个蠢货。

    没错他就是这样的蠢货。

    几人又回了长安,也算是见识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