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没见过这么喜欢送命的

    第一百零八章 没见过这么喜欢送命的 (第2/3页)

结,刚刚尝试牵扯一点,立刻就让朱元璋感受到了锥心刺骨的疼痛。

    曾经,他也是这些劳苦百姓中的一员,整日思索的只是地里能多打几斤粮食,官府能少收些苛捐杂税。

    现在,整个江山都打下来了。

    他想要为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好事,却无人理解,反而被劈头盖脸指着鼻子骂,咒骂官府不仁,咒骂新皇帝也是敲骨吸髓的货色……

    嗯,一石,的确是太多了!

    要知道,除了灌溉新法的发源地淳化之外,现在应天府的其余各县,亩产量平均也就是四石上下,按照往年的田税,要交一石半的粮食。

    现在,一下子加了一倍,怪不到老百姓要高呼吃不消。

    剩下的份额,又是仅能果腹,甚至若是家里的田地差一些,人口多一些,连吃饱都是奢望。

    那么,半石呢?

    朱元璋默默盘算着。

    按照应天府的田亩数量,若是每亩田多收半石,整个应天府就能多收大约五六万石的粮食,合白银也就是两三万两。

    打造远征军的费用,需要至少五十万两。

    也就是,需要大约二十几个应天府。

    可是,不能这么算!

    那些距离京城遥远的地区,运输费用太高,别说多收一石,就算是半石,恐怕他们竭尽地里的产出,也无法交齐。

    怎么办……

    朱元璋心里的这个死结,始终找不到解开的办法,不知不觉,就已经来到淳化县。

    还别说,明明只是一样的土地,但是一踏入淳化县的地界,就觉得耳目一新,好像这里的空气都是更清新的。

    怪了!

    朱元璋一开始还不明白是什么缘故,待在淳化县的马路上走了约莫两三里,才渐渐回过神来。

    并非空气清新!

    是因为这里的老百姓,一个个喜笑颜开,走路都哼着不知哪里的小曲调调,逢人便热情地打招呼,甚至还有好几个远远看到他走过来,知他眼睛不便,连忙过来搀扶着,热情得好像自家的老爷子到了。

    不对呀!

    朕的圣旨,没到这淳化县?

    截然不同的变化,把朱元璋给搞糊涂了。

    的确,淳化县的收成,要比所有其他地区,都高了一截。

    刚刚结束的秋收,朱元璋曾经亲眼见证,淳化县今年竟然涌现出亩产量接近六石的人家,披红挂彩,光宗耀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