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老王要全力辅佐朱厚照

最新网址:m.yuedsk.com
    第四十五章 老王要全力辅佐朱厚照 (第1/3页)

    王守仁回到客栈,面色凝重。

    诸氏见王守仁眉宇间忧虑不减,开口安抚:“朝廷得民心,这是好事,夫君为何苦恼?”

    王守仁端起茶壶,倒了一杯冷茶,一饮而尽:“民间百姓常说,南有苏杭,北有临张。苏杭指的是苏州、杭州,临张指的是临清、张秋。这临清算得上运河重镇之地,多少商人货物在此集散。如今有人造势,言说正德皇帝已是天命觉醒,所有人都盼着太平好日子。”

    “可你想过没有,若是朝廷施策让百姓失望,民乱频频,国无宁日,这皇室的威严何存?到那时,万民从对朝廷的失望会转为绝望!如此宣传看似高明,抚慰人心,实则是饮鸩止渴,稍有不慎,满盘皆输!除非——”

    诸氏蹙眉:“除非什么?”

    王守仁苦涩地看向诸氏:“除非,朝廷之策,不再出一次大的过错!”

    只是,这可能吗?

    越接近北京,越感觉前方迷雾重重。

    纵领悟心学之道,可也望不穿风云,看不到那双无形的手。

    翌日一早,王守仁、曾繁扶等人一起乘船北上。

    运河之上,舳舻相接,樯桅高耸,白帆点点,百里不绝。

    除漕运粮船外,还有许多官船、商船和民船,南方生产的丝绸、茶叶、瓷器,北方生产的豆、麦、梨、枣等,都经大运河集散到各地。

    船至静海时,王守仁惊讶地发现,原本北向而上的漕运粮船纷纷转向南下。岸边更有官差衙役敲锣打鼓地催促民船、商船靠岸,让出水道,供粮船通行。

    而在王守仁等人身后的一些漕运粮船也被勒令改道南下。

    俞青山不解,发出疑问:“为何会这样?”

    曾繁扶看着不断南下的漕船,轻道:“颇有一种漕运倒流,移都就食之感。”

    百姓在家乡吃不起饭了,换个地方吃,叫乞讨。

    如果朝廷在都城吃不起饭了,那皇帝带着文武大臣、王公贵族就换个地方吃饭,这就是移都就食。最典型的就是唐朝,来回在长安大灶、洛阳小灶之间晃悠……

    大明自永乐迁都北京之后九十年的光景里,朝廷从来没有“移都就食”过,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ued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