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人屠白起

    第521章 人屠白起 (第2/3页)

次亮相,就是亲自领兵攻下韩国新城,首战告捷让秦昭王初窥到了白起的卓越军事才能,让秦昭襄王对他刮目相看。

    而后在伊阙之战中,白起以十万秦军,以少胜多一举击溃24万韩魏联军。

    这一战彻底奠定了白起在秦军第一人的位置。

    紧接着,白起率军南征楚国,采取水攻战略,使鄢城沦陷,斩杀十万楚军。

    次年攻破楚都郢都,迫使楚国迁都,山东六国对此更是一听白起之名无不不寒而栗。

    白起也由于战功在秦国的权力结构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也为他后来的命运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秦赵长平之战,使得赵国的生机彻底断绝。

    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决定趁赵国虚弱之际,一举进攻赵国都城邯郸。

    对此白起坚决反对,白起从军事角度出发,认为秦军已疲惫不堪,已无力再战。

    然而,秦昭襄王从政治角度和个人威望出发执意要灭赵,于是白起以生病为由推辞。

    然而,不听从国君命令的举动,无疑为白起招来了祸端。

    而事实又证明了白起的判断,这让白起在死亡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白起拒不出战首先就是为了自己名声,没有必要为了避输的战役赔上自己的名声。

    白起拒绝带兵出征,也是为了那些跟着他南征北战的士兵不至白白送命。

    为了自己忠心守护的秦国不遭受巨大损失陷入灭国的危险之中。

    应该说,不进攻邯郸除了秦昭襄王丢点面子之外秦国没什么损失,秦军也不用战死他乡曝尸荒野。

    为此白起甚至在公开场与秦昭襄王合针锋相对。

    三次推迟邯郸战役的指令,让秦昭襄王对白起忍无可忍。

    最终,秦昭王以病重无法带兵的理由,将白起从武安君降为普通百姓。

    曾经的战神,在朝堂中的位置一落千丈,从此被逐出权力中心。

    对于从基层起来的在白起来说吗,秦军比一个面子重要多了。

    然而在秦昭襄王看来,即使整个秦国也不如自己面子重要。

    从底层爬起来得白起能做到跟秦军共情,秦昭襄王眼里,都只是耗材而已,包括白起也一样。

    白起敢于硬刚秦王,看待自己的声誉,远远超过王命。

    秦王已经妥协了,要的就是白起去提振前线的秦军士气。

    白起这个时候对于秦国如果不出战的话,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

    “其后秦昭王以白起为上将军,秘密前往长平指挥攻赵,让王龁为其裨将,并严令军中保守秘密,以麻痹赵军。”

    “赵括上任后,即刻命令赵军主动出击。”

    “白起首先令一只秦军佯败,诱使赵军追击至提前布好的垒壁之前。”

    “再以主力部队顽强防守,将赵军阻于坚壁之下。”

    “此时提前埋伏在垒壁两侧的两万五千人秦军穿插至赵军后方,对赵军形成包围之势,又有五千骑兵突入赵军之中。”

    “此时赵军被一分为二,粮道也被断绝,同时秦军还不断以小股部队侵袭骚扰。”

    “赵军只好原地筑垒防守,以待援军。”

    “秦昭王得知赵军粮道被断后,立刻征发河内十五岁以上男子为军,增援长平,阻止赵国向长平输送援军和粮草。”

    “至九月,赵军已断粮四十六天,内部已开始互相杀食。”

    “赵括以四只部队连番冲击包围圈,但都被秦军击退,赵括只好率领精锐亲自上阵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杀。”

    “主帅被杀又无粮草,四十万余赵军不得不向白起缴械投降。”

    “白起认为赵人不愿归秦,且降卒数量众多,一旦作乱便难以控制,便将四十万余降卒尽皆活埋,仅将二百四十名最年轻者释放。”

    “长平之战后,白起平定上党全境,并企图乘势一举灭亡赵国。”

    “秦昭王四十八年,他将秦军分为三部,王龁一部攻占赵国武安、皮牢。”

    “司马梗一部攻占太原,自己则准备进攻赵国都城邯郸。”

    “赵、韩两国对此大为恐惧,于是派辨士苏代携重金游说秦相范雎。”

    “并告诉他,白起已战功卓著,若再立灭赵国之功,则其地位必居于范雎之上。”

    “况且秦国攻占的领土虽多,但却没有得到多少百姓。”

    “不如让赵、韩两国割地求和,也能让白起不能再立战功,范雎就能保持在秦国的地位。”

    “范雎听后果然向秦昭王建议,秦兵疲惫,可允许韩、赵割地求和,让士兵得到修养。”

    “秦昭王同意了范雎的建议,于是秦昭王四十九年正月,秦军罢兵,白起得知此事后,遂与范雎产生了矛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