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保宁知府

    第52章保宁知府 (第2/3页)

剩下两匹马上只是驮着包袱,至于受了脚伤的马则放之荒野,任其自生自灭。

    好在三人皆是学武之人,倒也身形灵便,不会轻易受什么风寒,如此行了近半月,翻过数重大山,方才见地势渐缓。三人寻了个稍大的集镇,找当地的富裕人家半用强半买地买了匹马,这才重新三人三马,直奔川中而去。

    待到三人费尽周折来到保宁府境界,已是几近腊月二十四的小年,路过几个小集镇,隆冬之中,集市间已初显新春年节的喜庆,红红的灯笼已挂出来不少,二人可不想在这荒郊野外的路上过那除夕新年,便急急打听路径,直向巴县而来。

    唐门,武林中人一般称之为川中唐门,或称蜀中唐门,其实更为准确的应当叫“巴县唐门”,正是坐落在这保宁府治下,巴县的巴县竹海之内的唐家堡中。而那巴县竹海,乃是保宁府境内的一片奇景,群山之中方圆百里之内,几乎看不到别的松柏之类的高大树木,俱是密密的竹林。竹林有的高达十余丈,竿如儿臂,大的比那碗口都粗,郁郁葱葱,哪怕是寒冬大雪纷飞,也照样是满眼的竹深翠绿。

    也正因周围全是竹林,当地农户无论是盖房还是家中物事,大多皆用竹子制成,竹子生长极快,两三年即能到六七丈高,已是成竹,质地坚密,韧性极强,又易加工,削下来铺在地上,盖在房顶,皆十分牢靠,至于制成桌椅床柜之类,也是经久耐用。

    百余里方圆之内的竹海深处,有一座规模十分宏大,占地数百亩的庄院,与寻常百姓的宅院不同,乃是真正用的石柱砖墙烧瓦砌成,仅那庄院的院墙便有两丈余高,一看便觉森严郑重,气势宏大,便是那唐家堡,而这百里的竹林竹海,也有大半都是唐家堡的产业,乃是保宁府境内最大的地方乡绅府邸。

    入得保宁府,赶到离府城不远的巴县县城,便见到高高的城楼。

    这一路行来,极少见到县城有这么高的城楼的,已与其他地方的府城差不多了,倒是少见,想来这保宁府乃是四川的北向重镇,正好扼守北向出入川中平原的要道,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故无论是保宁府城还下治下的各县,城墙都甚是高大,只是朱文琅来自京城,看惯了高墙城楼,并不以为意,一路只是向城门而去。

    其时天正下雪,而唐家堡距离保宁府城尚有六七十里的距离,三人决定先在城中歇息一晚,明日一早再出发去拜访唐家堡。

    朱文琅等三人入得城来,寻了家客栈要了两间上房住下。

    这十余天来日日赶路,连最为爱玩的丽娜都有些疲惫了,朱文琅令伙计将饭食送到客房中,三人一边吃一边随意闲聊谈笑。

    吃完饭又令伙计送来热水,准备好好洗漱一番,忽听得外边街上有杂乱的跑步声起,还有急促的马蹄声,似是正在客栈门前停下。

    朱文琅走到窗前打开窗户,却见不少兵丁腰胯兵器,齐齐在客栈门外列队站立,正对着门还停了一匹马和两抬厚绒大轿。

    朱文琅搓搓手笑道:“丽娜,快过来,说不定我们刚住下就能看场热闹了,看这样子好像是要抓什么贼呢。”

    “哪呢哪呢?我要看我要看。”丽娜闻言兴奋道,也凑到窗前来,探头朝外看。她是最喜欢看热闹的。

    上官灵性情稳重,没朱文琅这么多事,不过他知道朱文琅并不是没有分寸之人,因此也极少阻他,看两人都凑到窗前去看热闹,微微一笑,正要开口,只听客房的门外脚步声近,便一顿,不再说话,和朱文琅一同看向门的方向。

    一会,纷乱的脚步声在门口停下,只听门外有人说话:“保宁府知府王思进,巴县知县徐士群,总兵程俊拜见钦差朱大人。”

    这一下实出朱文琅意外,想不到自己三人刚刚入城不到两个时辰,住进客栈也不到一个时辰,居然就有数名地方官得知消息,还过来上门拜访,就冲着这么快的消息,来的这几个人不简单。

    朱文琅打开房门,只见门外三人跪伏在地,居中而伏的身穿从四品的云雁紫衣官袍,想来便是那方才出声说话的保宁府的知府王思进,旁边略靠后一个穿着七品的绯衣官袍,乃是县令徐士群,另一边的那个身着彪形绣样的武官服饰,自然便是那总兵叫什么程俊的了。稍远处还有几个人也拜伏在地,其中一个正是本店的掌柜,余下的看那装束似乎便是衙役师爷之类的模样了。

    “各位大人何须如此,请起,快快请起。”在皇宫之中长大,朱文琅对官场上的这一套礼节,虽然厌烦之极,却也熟悉之极,极自然地往前微跨一步,双手虚抬。

    三人再叩首,起身站起。

    “请,各位大人请进。”朱文琅知道躲不过,干脆大大方方地侧身一让,引三位地方官进屋。

    进屋看到上官灵,那王思进似乎一愣,问道:“敢问这位大人是?”

    “哦,这是我一起来的朋友,你们叫上官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