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邺城建制

    第32章 邺城建制 (第3/3页)

   不只是张仁、赵忠,先前投降的费立、卢志之间也有类似的关系,只不过士族出身的官员行事比较隐晦,而张仁、赵忠都是苦出身,照猫画虎用举主这层关系抱团。

    “我义军治下只有上司、同僚、下属这三层关系,没有所谓的举主。”李昊给他提了个醒。

    赵忠愣了一愣,才半跪在地,诚惶诚恐的谢罪。

    让他起来后,李昊又问了数个关于安置百姓的问题,这才带着赵忠,以及自己的亲兵进城。

    原先的都督府被改造为大将军府,井陉城内的那些官吏陆陆续续都搬了过来,邺城内的各处衙门也恢复运转。

    除去西面的平阳郡、太原郡等地外,义军地盘已经形成了县、郡、大将军府所在的邺城这三级统治框架,县有县令、五百主,郡有太守、校尉,重要关卡、城池还有中郎将镇守,已经是个实打实的割据政权。

    因此年后不断有人上表上奏请求大将军进位称帝,就建都邺城,但被李昊以地盘狭小、尚有强敌在南的理由推辞了。

    这次回来,除去正常的处置政务军务外,他得将这事捋清楚,该画的饼要画,该给的封赏要给,免得名不正言不顺。

    议事正厅里,身处邺城的文官武将已经到齐,与原先的跪坐于案桌后不同,义军议事时全员坐在高脚椅子上,大将军李昊坐北朝南,文官居东,武将居西。

    文官首排是李辑、李晃这两兄弟,以及张仁。其后则是邺县县令卢志、邯郸县令费立等人,赵忠这种主事位于文官中间位置。

    武将之首则是卢嵘,范阳就在中山郡东北部,卢嵘是范阳卢氏破落户这事瞒不住人,得知其出身低微后,李昊便让卢嵘留守邺城。

    义军此前的除县令郡守外的官职任命都是李昊按明朝的六部设的,只设置了郎官、主事这一级。

    两汉时期六部的职责由九卿分管,魏晋时演化出了三公、吏部曹、民曹、客曹等六曹尚书,这套做法被后世的李氏朝鲜偷学去,弄了个六曹二司出来。

    “天序不可无统,人神不可旷主。大将军威振海内、恩施并冀,当进位为帝,以安天下百姓之心。”李辑率先劝进。

    李辑领着他兄弟俩的私兵参与过多次大战,军职上被授予了中郎将,但仍旧管着监督工匠修缮、营造铁甲、军械的虞衡司之事。

    邺城内有四五千名工匠便由他主管。

    论才华,李辑远远在文官里排不到前列,其身后的卢志、费立等人都有才名,处置政务、率军征战两样都能做。

    但他在文官里功劳最为深厚,又比大多数武将有才华,文官武将们也只能推他第一个劝进。

    “虞衡司郎中所言在理,司马家的皇帝是个傻子,那些藩王们一个个有贼心没贼胆,我看这天子之位,就得大将军来坐。”卢嵘第二个劝进。

    比起李辑,他的话糙了不少。

    而后一名文官、一名武将轮流劝进,核心意思都是要大将军称帝。

    当然,在李辑率先劝进之时,就有仆役端着十二旒冕服到大将军案前。

    “你们又想着害苦我?”让主要的文官武将表达完意思后,李昊打断了后面之人的劝进,“如今义军地盘不足两州,汲郡、河内郡更是有大兵云集,随时准备北攻邺城,司马越也带着河北大都督的官职,即将带着青徐之兵从东面合围,此时称帝,过于劳民伤财。”

    称帝不是简单的穿件衣服就能打发过去,除去繁复的登基大典、通常还要大赦天下,广加封赏,就义军紧张的财政,根本支撑不起一场称帝仪式。

    “但义军地盘已经跨州连郡,若只有一个大将军的名号,确实有名不正言不顺之弊端。以寡人之见,还是加个王号吧!”

    话说一半后,李昊转了口风。

    这么多人等着加封呢,简单称个王,再把文官武将们的官阶往上提一提,人人都满意。

    李辑、卢嵘、费立、卢志等人山呼大王英明,等他们起身跪拜完,李昊才说出他的设想。

    “加王号尚在其次,重要的还是捋清义军内部的文治,就从六部说起吧!”

    PS:求推荐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