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心中有佛,手里有刀
第104章 心中有佛,手里有刀 (第3/3页)
可和平建议时期,官场处置文官抛头露面较多。
不得已,就出现了三品文官领导二品,甚至于从一品武官。
这个奇葩现象的追踪,现在看来应该从永乐朝慢慢开始的。
这次,徐钦就带了个头。
所以,历史上大明朝到了崇祯年间,这个奇葩倒成了常态化。
因为朱棣渡江是先入金川门进入南京城,所以,本次出征,同样由金川门出发。
朱棣称帝之后,南直隶四周是望风而降。
而天下无敌的燕军铁骑,压根就没有踏足南直隶的核心区域。
当初准备攻击扬州城,守城主将降了,燕军连城都没入,直接杀向镇江。
淮安就更不用说了,朱棣完全是绕过去走的。
金川门的镝楼上,文渊阁的几位学士,除了解缙着绯色,其他人都是身穿绿袍。
他们正聚在一起目送大军出城。
枪矛如林、旌旗蔽天,冰冷的战甲在烈日下闪耀着寒光。
铠甲上斑驳着洗不掉的血迹,在阳光下反射出让人心悸的光芒。
这样雄壮又充满肃杀之气的大军,让站在城头观望的学士们,不由得感到胆战心惊。
就连自诩见惯世面的解缙,心里也暗自打起鼓来。
文渊阁七大才子,徐钦只带上两个,作为自己的大秘。
一个是杨士奇,另一个是杨荣。
三杨中就有二杨了。
七人中有两个知点兵的,一个叫金幼孜,是个合适的首长身前的战术参谋,跟东汉诸葛孔明手下的法正那般角色。
另一个便是杨荣,他擅长屯田、边防、粮饷等筹划和后勤的事情。
这个正是徐钦这次出征所需人才。
让人瞧不明白的是,徐钦带的另一个大秘是杨士奇,而不是解缙。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解缙太孤傲,不太合群,虽有才华但不好用。
杨士奇则不一样,人家谦卑。
当初,讨论摊丁入亩这件事时,解缙和另外两人有不同意见,一句话就是不妥。
不过,既然皇上决定了,他们只能不留话柄地侧面讨论一番。
作为文渊阁的主阁大学士,今日的解缙是又气又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