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贤臣与小人

    第六十九章贤臣与小人 (第2/3页)

骨嶙峋,在管事监督之下,冒着列日砍甘蔗。

    他看见,无数士卒在军营中,白发苍苍,回头西望,归乡不得,涕泗横流。

    这就是一样东西,不同人看了,就有不同的感受。

    矿山工作固然辛苦。但问题是,矿上给钱啊。矿难数量也不少,但因为现在科技很难向地下深挖。故而一般是砸死几个人。不会出现一下子死几百人的大规模矿难。

    矿上死人自然是真事。

    但问题是,解放前很多时候,人均寿命不超过三十多岁。

    不上矿,没工作,更会死。

    开山修路,自然有伤亡。但与矿山一样,除却一些俘虏之外,都不是强制的。

    是雇佣制。

    工人们也抱怨,他们抱怨大多是工资低,而不是差事。

    如果真罢免了大工。云南经济立即出现问题,这些人不干活了,就有别的活吗?没有。只会成为农业的隐形失业人口。更会拉低其他部门工人工资。

    毕竟少府,工部修路工资固然低,但稳定。雇佣人数大。成为了各部门招募工人的底线。一般来说,谁招募工人,还没有修路工钱高。人家都不干了。

    一旦没有了这些工程。

    云南经济被打击成什么样子就不说了。

    云南百姓工钱必然大打折扣。不是五折那么简单。

    至于糖业上,各级权贵分润。

    虞醒也知道,这事情不好。但能怎么办?

    虞醒是一个人。他做的事情,是要一个阶级去推动。

    比如这甘蔗田,虞醒如果用行政命令去推行,不知道下面做成什么样子的。但是而今因势利导。从去年开始,甘蔗田的数量很就增加了数十倍。今后增加的数量更多。

    已经有云南人主动去西海路种甘蔗了。

    原因很简单,云南权贵大多在西海路都有封地。这些权贵对西海路不熟悉,固然能写信给陈河让照顾,但也不能事事走上面的关系。只有在昆明招募人手,派过去做管事。

    如此一来,西海道汉化的程度也在一步步加深。

    而那些在甘蔗田里面砍甘蔗的百姓,是很辛苦。但问题也是一样的。

    不砍甘蔗就不辛苦了吗?

    事情相反,土司们对自己领地百姓的残酷,很多是难以用言语表明的。甚至可以说,正因为有这么多甘蔗要砍,才有很多能够活下来,能够多吃几顿饱饭。

    更不要说,糖业对云南财政的好处。

    去年一年,糖业上的赋税是增长最高的。

    至于白发老卒回首思乡着一件事情。

    这就是彻底的臆想了。

    云南军队平均年龄在三十岁以下,有没有五六十岁的人啊?有。那都是将领,上了年纪的士卒,都被刷下来了。

    虞醒对军队编制抓得特别严。下面的将领在编制外,一个人都不能安排。

    虞醒多次对军中说北伐的事情,大部分将领都知道,将来有一场大战要打,这一场大战,打的好,荣华富贵,说不定云南再多几个国公。打不好。那就是他自己身首异处。故而各级将领都不敢懈怠。

    在不能扩军的情况下,自然是加强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