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全权代理

    第151章 全权代理 (第3/3页)

  诸葛亮趁机提出,将紧挨着豫章郡的下雉县,从江夏郡划出,划入豫章郡治下。

    下雉只是一个小县,远离江夏郡治石阳城,反而离柴桑更近。

    继续占着下雉,还要驻屯重兵防备袁军来攻。

    刘表便是替黄祖做了主,割了下雉与袁耀一方言和。

    而诸葛亮索要下雉也不只是为了扩张地盘,而是因为下雉挨着半洲,半洲动工筑城时,必然为江夏军所知。

    如果将下雉收入囊中,荆州一方探知己方的情报能力就会下降很多,也多了一处就近征发民夫、采伐木石的地方。

    ……

    鲁肃和刘馥因筑城一事都忙得不可开交,袁耀又是个甩手掌柜,给了他们绝对的信任,任其从各县征调粮草、采伐木石。

    凡大小事,袁耀并不过问,只让他们二人自己决定,然后报备给自己就行。

    因此虽然距离最近,但鲁肃和刘馥一直都没发现,住在柴桑驿站,每日向各地发号施令的,并不是袁耀本人。

    而是他的全权代理,小诸葛亮。

    袁耀虽然年长小诸葛亮五六岁,但两人肚子里的存货根本不能比。

    袁耀这样一个半吊子,这大半年都能处理的军政要务,在天纵之才诸葛亮面前,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乱世以治军为先。

    诸葛亮也时秉承了袁耀一贯的思路,继续整军经武。

    蒙冲校尉郑宝,率水军驻扎在彭泽。

    这段时间郑宝通过不断招纳刘繇军降卒,原本的一校人马,已经扩充到了两校有余。

    郑宝很懂事,袁耀刚从江夏回来,就立刻将军队编制上报,言明多出来的一校两千五百人马,随时可以派遣到柴桑,由袁耀任命将校。

    袁耀也不客气,让郑宝给他自己留下五百人,其余两千人都送往上缭,以此补充战损。

    除了这两千降卒外,南昌、上缭都一直有招募新兵。

    吕岱、黄忠两部在江夏之战的损失,一下子就全补齐了。

    甘宁也不再代理吕岱那一部的主将,而是独立出来,以自己的八百旧部为底子,补充了千余新兵,自成一部。

    如此一来,袁耀手下的正规兵马,就达到了四校之多。

    分别是:

    蒙冲校尉郑宝,领水军三千人,大小战船百余艘;驻守于柴桑,防御荆州方向;因半洲四面环水,筑城所需木石人力皆需船只运送,因此郑宝亦要配合鲁肃、刘馥的筑城工程。

    中郎将、讨虏校尉黄忠,领马步军三千人;驻守鄱阳。

    军司马吕岱,领马步军两千五百人;驻守上缭。

    别部司马甘宁,领两千人;驻扎下雉,和郑宝一样,一边防备荆州来犯,一边配合半洲筑城。

    以上合计一万余众,为袁耀的主要战力。

    除了这些由大将统领的正规军,袁耀还让豫章、鄱阳、庐陵三郡自行编练郡兵,由郡都尉统辖。

    豫章都尉黄猗,暂代豫章太守事,允许编练一校满额两千五百郡兵,实际编练三千郡兵。

    但这三千人,大多数都是诸葛玄的旧部,另一部分是新招募的农民,战力很是堪忧,仅仅能维持地方治安,抑制匪患而已。

    庐陵都尉苏飞,允许编练一校两千五百郡兵,实际不满一千人。

    就这点郡兵,还是苏飞在新任庐陵太守诸葛玄的鼎力配合下,以庐陵县数百县卒为基础编练而成的。

    不过在苏飞到任后半年,庐陵郡兵就达到了两千人,且训练有素,不仅能打击不听话的强宗大姓武装、剿灭匪患,甚至还能和山越部族打个你来我往,不落下风。

    鄱阳都尉暂缺,太守暂缺,只有一个新上任的鄱阳县令诸葛瑾在顶事。

    鄱阳郡的治安,临时由驻军于此的黄忠所部负责。

    林林总总,等袁耀从寿春回来,江右三郡他手下的兵众,多达一万五千余众。

    想当初袁耀渡江来时,手下不过两三千士卒而已。

    但不到一年时间,就拥兵万余,且拥有了一块稳固的地盘。

    最重要的是,收拢了一大批顶级人才。

    文有诸葛亮、诸葛瑾、鲁肃、刘馥、何夔、郑浑等人,武有黄忠、甘宁、吕岱、郑宝等人。

    关键是,其中不乏当世顶级或一流的谋臣猛将。

    这份家底,已是完全足够袁耀作为一方诸侯,在这乱世安身立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