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章 以次充好

最新网址:m.yuedsk.com
    第1055章 以次充好 (第1/3页)

    除此之外,叶知秋也没有在牛首杯内壁上看到太多的磨损,按道理来说在水下浸泡被水流冲刷腐蚀了三百多年。

    铜制牛首杯整体的腐蚀程度,应该与其他铜器相仿。

    会因为长时间在湖泊中浸泡,金属中出现密集的小气孔,表面磨损程度也会较高。

    但牛首杯却并未有这些特征存在,着实让叶知秋有些疑惑。

    “我再看看这枚金铤。”

    他把牛首杯放回原处,拿起金铤仔细打量。

    想弄清楚是否有什么猫腻。

    毕竟文物的特征对不上,其中却又飘荡着橙黄色的氤氲气息,显示出是如假包换的古董。

    运起透视眼,他耐着性子继续打量这根十厘米长的金铤。

    金铤呈长条状,表面存在中度磨损,与一些坑坑洼洼的小凹点。

    表面渐渐剥离,露出内部不曾氧化的质地。

    只一眼,叶知秋便看清楚了这枚金铤的纯度。

    金含量88%,银含量占8%、铜3%……

    仅仅凭借金铤的纯度,他就能大致推断出它的身份。

    明代末期官铸金铤,含量基本在90%至92%左右,而民间私铸的金条首饰,含量则相对低一些,只有90%以下。

    这枚重达三百多克的金铤,显然就是个民铸之物。

    与金含量92%的岁供金锭相比,冶炼技术、纯度都有不小的区别。

    而这枚金铤表面坑坑洼洼的凹槽,就是最好的证明。

    金铤铸造冷凝后,会产生一定量的气泡上浮。

    在后续使用的过程中正常磨损,覆盖气泡的薄薄一层被磨掉,就会变成这些坑坑洼洼的凹槽,在文物界,这一现象统称为蜂窝底。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理也很简单,因为古代铸造金银的技术有限,铸造过程中难免会混入气泡。

    所以这也是鉴定古代金银真伪的手段之一。

    蜂窝底的存在,证明了金铤的真伪,其较低的纯度,也表明了民间私铸的身份。

    但叶知秋却仍旧觉得有些问题,尽管这两件文物,都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ued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