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洪熙始终

    第578章 洪熙始终 (第2/3页)

将朝政委托太子多年的这位,总算有主持朝政的心思了。

    这是否说明,大明朝又将步入一个新的台阶呢?

    王焘心里充满期待,如朱祁钺教导他的一样,他从不把自己认为是太监,即便是残缺之身,他也认为自己是大明百姓,天家子民。

    对如今那位,不管是他从他干爹那受到的教导,还是自己的亲身感受,他都对这位无比崇敬。

    思绪间,他穿过乾清宫道,小心翼翼走入乾清宫内:“陛下,奴婢……”

    王焘的声音戛然而止,只因为在他面前,他所崇敬的那位陛下,此刻正在做一些他看不懂的事情。

    “来了?”

    朱高煦的声音响起,他回头看向王焘,哪怕两鬓斑白,可他目光却依旧锐利。

    “陛下,您这是……”

    王焘怔怔地看着朱高煦,目光打量下,透露出说不清楚的惊讶。

    “自然是主持朝会了……”

    朱高煦爽朗一笑,双手放在了自己的身上。

    透过双手,他所感受到的不是冕服的轻柔,而是冷冰冰的厚重。

    一套扎甲穿戴在了他的身上,而内里是最普通不过的鸳鸯战袄。

    在正旦新春大朝会这样重要的日子,朱高煦以一套铁札甲为穿戴,而非正常的冕服。

    “走吧,去奉天殿。”

    朱高煦开口示意,王焘连忙应下。

    他跟在朱高煦身后,而步舆早已准备好。

    朱高煦身穿铁札甲,身上披着的是保暖的大裘。

    尽管两鬓斑白,可却多了些意气风发,好似年轻不少。

    当他以这副装扮乘步舆出乾清宫门,便是常年保护他的郭登及吉林卫兵卒们都看呆了眼。

    “跟上!”

    反应过来的郭登连忙开口,带队拱卫步舆左右。

    从乾清宫门往奉天殿去,这一路上不少宫中禁卫都看到了他的装扮,基本都露出了愣神的表情。

    时间一点点过去,随着他抵达奉天殿的后殿并走下步舆,走入殿内,他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扫视没有过更变的后殿,十分满意。

    这时,殿外传来了嘈杂的吵闹声。

    “你看看你,像什么样子!”

    “俺就是这样啊,您也不是第一天知道。”

    “腰带系好,别松松垮垮的!”

    “系紧了累得慌……”

    在吵吵闹闹的声音中,身穿冕服的朱瞻壑与朱祁钺出现在了殿门口。

    他们的声音戛然而止,全因他们看到了那不会出现在这里的身影。

    “陛下!”

    “爷爷!”

    朱瞻壑与朱祁钺反应过来,当即作揖行礼。

    朱高煦目光停留在二人身上:“起来吧。”

    他目光打量二人,四十岁的朱瞻壑看上去很年轻,尽管他处理许多政务,但由于当下这个六部班子不错,加上朝廷积存钱粮不少,大方向由朱高煦掌握,所以他并不显苍老。

    相比较他,朱祁钺这个小子如今年满二十,整个人已经长成。

    两父子身高差不多,都是五尺八寸(186cm)左右,尽管没有朱高煦更高大魁梧,但比起这个时代的人而言,已经算是十分高大了。

    近四年的历练没有白去,朱祁钺整个人虽然穿着冕服,可身材比起朱瞻壑更为魁梧,眉宇坚毅,眼神机灵。

    “长大了……”

    朱高煦很满意的点了点头,朱祁钺则是挠了挠头:“爷爷,您怎么不知会一声。”

    “您若是说了,早知道俺也穿甲胄来了……”

    “你能和你爷爷比吗?”朱瞻壑瞪了他一眼。

    “行了,也要开始上朝了。”

    朱高煦打断二人,因为他已经听到了正殿的入班声。

    “陛下,可以上朝了。”

    果然,王焘从正殿快步走来,对三人作揖行礼。

    “上朝吧。”

    朱高煦颔首向正殿走去,而朱瞻壑与朱祁钺则是连忙跟上。

    “唱!”

    “皇帝陛下千秋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一如往年作揖行礼,然而他们的目光在瞥到三道身影的时候,瞬间便深吸了一口气。

    “平身……”

    当熟悉的声音响起,不管是六部尚书还是六军都督,亦或者是殿阁七名大学士和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所有人都陷入了片刻的慌乱。

    他们不曾想到,已经远离庙堂多年的皇帝陛下会出现在奉天殿,而且这身装扮看得人发怵。

    相比较他们,勋臣方向了许多老臣则是眼前一亮。

    诸如徐晟、林粟、郑峻、崔均、杨展等退出六军都督府的勋臣纷纷激动攥紧手中笏板。

    在他们眼中,身穿甲胄的这位,远比身穿冕服要更具备帝王之气。

    “怎么,朕多年不上大朝会,尔等便懈怠了?”

    朱高煦轻描淡写的开口,群臣闻言纷纷作揖:“臣失态……”

    “六部奏报,开始吧。”

    朱高煦缓缓开口,而户部尚书王回闻言主动上前:“陛下,户部启奏。”

    “准!”朱高煦轻描淡写一个字,王回便开始汇报大明情况。

    洪熙二十三年,大明建国七十三年……

    这一年,大明朝人口达到一亿四千六百五十二万,在开国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人口的基础上,增长八千六百余万。

    这些人口中有近三千万是通过改土归流、收复安南、中南、南洋、东洲等部分地区而增长的人口,实际的增长大概在五千六百万左右。

    饶是如此,七十三年人口增长五千六百万,放在这个时代依旧是值得君王自豪的事情。

    比较人口,耕地增长则是达到了七亿五千四百余万亩。

    除此之外,国家财政收入达到了七千八百余万,雄冠历代。

    其中,由官营工厂创造的财政收入占据总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朝廷官营治下工人达到了三百七十二万。

    在这份成绩单下,大明朝以世界第一的人口、疆域、农业、军事、经济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存在。

    尽管各国都在效仿大明,可他们终究不可能成为大明,也无法超越大明。

    他们愈发学习大明,就越容易被大明所同化,而这是朱高煦喜闻乐见的结果。

    七千八百万贯,这并非是大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