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帝悲恸

    第576章 帝悲恸 (第2/3页)

    兴许让他一个人独处坐着,时间能慢慢将这份难受抹平。

    在朱祁钺走后,朱棣的庙号与谥号和朱高燧的谥号分别定了下来。

    七十五岁的朱棣,最终以太宗为庙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为谥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跟随其一起去世的朱高燧,被朱瞻壑与群臣商议谥号“襄”,是以为赵襄王。

    尽管他的表现实在不足以称呼为“襄”,但毕竟是自己叔叔,朱瞻壑也想对方体面一些。

    朱棣的下葬被定到了九月初九,距离当下还有五十五天。

    这么长的时间,只能不断往几筵殿运输冰块才能让遗体保持好状态。

    朱高煦并不想停灵那么久,可藩王们需要前来北京吊唁,所以他只能接受这个时间。

    接下来的日子,时间一点点过去,距离近一些,并且有铁路可以乘坐的藩王先后前来北京吊唁。

    距离上次诸藩入京已经过去快三十年了,故此许多面孔都已经消失。

    当然,其中也有朱高煦熟悉的面孔,例如晋王朱济熺、周王朱有燉,宁王朱权,汉王朱瞻基、赵世子朱瞻坺等人。

    朱济熺和朱有燉,朱高煦接触不多,故此只是寒暄几句便离开了。

    他将目光投向了正在上香的宁王朱权、汉王朱瞻基和赵世子朱瞻坺等人身上。

    朱权如今五十七岁,但身体依旧健康,活动灵敏。

    朱瞻基三十七岁,按照历史来说,他本该在这个时候生病,距离去世最多半年。

    然而此刻的他身体相较此前匀称了许多,显然是朱高炽的去世让他注意起了健康,开始按照朱高煦给出的食谱好好用膳,所以才能让身体还算健康。

    朱瞻坺本该在十七岁去世,如今却也活到了二十四岁的年纪。

    许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许多人的经历也发生了改变。

    只可惜朱瞻基没把朱祁镇也带来,不然朱高煦倒是想要看看,这个时代的朱祁镇是个什么模样。

    “四哥能活到如此年纪,见到大明如此盛况,想来也没有留有遗憾,陛下不用太过伤心。”

    朱权安慰起了朱高煦,自从漠北战役结束,朱权便返回南阳在王府之中颐养天年,身体很好。

    他的身上有种朝气,使得他看上去不过四十多岁。

    相比较他,比他还小两岁的朱高煦却暮气沉沉,这让他忍不住出声安慰。

    “嗯,谢十七叔关心。”

    朱高煦颔首,勉强挤出一个笑容,随后便让朱瞻壑与朱权叙旧招呼。

    “西南战事进行如何了?”

    朱高煦走到朱瞻基面前询问,要知道在一个月前,朱瞻基还在缅甸境内作战。

    得知朱棣驾崩,他快马加鞭前往了梨花马驿,乘滇越铁路前往交趾的海阳港,乘船前往了广州。

    随后他骑马北上英德,这才乘坐湖广铁路一路北上北京,堪堪在朱棣下葬前抵达了北京城。

    “西南战事顺利,随时可以拿下缅甸和八百大甸。”

    朱瞻基沉稳作揖,在西南战场的他,自然知道自家二叔打着什么主意。

    这次的战事开始前,缅甸等处宣慰司起码有二百万人口,而今十不存四,大多都死在他们自己人抓壮丁、输粮的手段下。

    继续打下去,恐怕要不了几年,他们便会随着时间推移,渐渐成为当地的少数民族了。

    “你母亲身体如何?”

    朱高煦询问起了自己的大嫂张氏,朱瞻基闻言也毕恭毕敬道:“母亲身体尚好,这次我来未曾经过昆明,但此前母亲便时常说陛下待我母子二人极好,让我见到陛下,一定要与陛下说一说。”

    “嗯”朱高煦勉强挤出笑容道:“这次去西域俘获了不少汗血宝马,稍许我让你这大侄子带你去选一匹,”

    “祁钺,带你大伯去马厩选一匹汗血马。”

    朱高煦对朱祁钺吩咐,不远处的朱祁钺闻言连忙快走过来,对朱瞻基作揖后,便带着朱瞻基往外走去。

    同时,朱高煦找到了朱瞻坺,先是宽慰了一下他,随后便承诺等国丧过后下旨让他承袭赵王爵位。

    朱瞻坺因为体弱多病而性子内向,只是毕恭毕敬回应朱高煦,而后便再没有其它举动。

    朱高煦见状也没有逗留,而是颔首过后带着王焘离开了几筵殿。

    时间在一点点过去,洪熙十七年对于大明朝廷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安的年份。

    太上皇朱棣去世,江西三县二十余万百姓迁徙,两京三省三十八县爆发蝗灾,数百万人受灾。

    这也就是这些年朝廷对百姓政策一直不错,所以才没有闹出什么事情来。

    九月初九,在京钟鼓道观杵三万声,朱高煦扶灵往长陵而去。

    期间有大臣认为乘坐火车不符合礼制,不过被朱高煦以时代变迁,不能墨守成规给回怼了过去。

    正因如此,本该走三天的九十余里路程,实际调配二十几辆火车,花费不到四个时辰便抵达了昌平。

    休息一夜后,翌日清晨,队伍往长陵出发,并于吉时将朱棣棺椁放入墓室之中,与徐皇后同葬一处。

    当墓门被合上,所有的丧葬流程便结束,朱高煦遣散了官员吏员,坐在长陵的明楼内,抬头看着朱棣与徐皇后的画像,久久没有出声。

    “都走了……走了好。”

    半个时辰后,他缓缓起身,佝偻这背影向明楼外走去。

    走出明楼的时候,他停顿脚步往后看了一眼。

    瞧着殿内画像,心里稍微安定了些,又往外走了几步,却又还是忍不住停下脚步,回头看了几眼。

    直到视线模糊,他才在兵卒的拱卫下从明楼走下神道,乘车返回了北京。

    接下来的日子里,朱高煦将自己关在乾清宫,每日编写自己的那几本书,足不出户。

    期间朱瞻壑、朱祁钺、郭琰都来看过他,不过他只是应付几句,便继续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中。

    与此同时,随着洪熙十七年的《大明报》第三刊发布,整个天下这才知晓了太上皇大行的事情。

    一时间,天下不乏悲痛者,但大部分还是唏嘘一位好皇帝的离去。

    当然,朱棣的离去,对于部分人来说却是好事一件,因为他们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