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兴亡百姓苦

    第17章 兴亡百姓苦 (第2/3页)

  朱高煦望着那些嚎啕大哭,甚至哭晕过去的三村百姓,他不知道作何言语,只能转身离开了此地。

    杨展见他离去,也连忙背着菜篮与他离去。

    街市上许多人都往他们这里赶来,而他们身后的人又纷纷焦虑离去。

    一刻钟前还热闹非凡的大树营街市,眼下却人流稀疏,一副冷清样。

    街道两侧的许多脚商和商户也不好受,三村百姓起码两千多人。

    少了这两千多人,他们的收入恐怕要下降不少,而这样的下降则是需要数年、十数年才能恢复的。

    因此,不少门类重叠的商家也在焦虑的讨论着今后的生意问题。

    瞧着一纸通文造成的局面,朱高煦一路无言,直到走出镇口,从看守镇口兵卒那里领回了驴车,踏上了返回大教场的道路,朱高煦才稍微精神了一些。

    驾车的杨展瞧着朱高煦的模样,也不免安慰道:

    “殿下您放心吧,我听王瑄那厮说过,大理是个好地方,此前比昆明府还好。”

    “这三村村民若是能抵达,日子也不会比在京城差太多的。”

    杨展的安慰在朱高煦听来寥寥胜无,从南京到云南,日子怎么可能不下降?

    只是杨展说的确实没错,毕竟是农耕社会,如果朝廷能履行发放田地、耕牛、农具的承诺,那三村百姓的生活起码还能有最基本的保障。

    可是,这种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感觉,对于朱高煦来说,即便是旁观者,也足够窒息。

    “我若不是穿越到朱高煦身上,而是穿越到三村百姓身上,恐怕眼下的我也只能乖乖俯首,听从官府安排。”

    “只是即便我是朱高煦,但面对朱允炆、朱元璋,我又有什么反抗能力呢?”朱高煦不免遐想。

    自从穿越而来,他似乎心里就有一种紧迫感。

    这种紧迫感督促着他进步,或者说督促着他不得不进步。

    他如果表现的不如历史上的朱高煦,那燕藩的下场不会比历史上被削的那五藩好太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