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大树营内

最新网址:m.yuedsk.com
    第13章 大树营内 (第1/3页)

    “新鲜的白菜、茄子!”

    “小鸡仔,一文带走一只,养三个月就能卖二十几文咧!”

    “看家护院的小黑狗,二十文带走!”

    “家禽售出,健康肉肥美咧……”

    大树营内,朱高煦和杨展牵着驴车闲逛,同时也买了不少东西。

    对于杨展来说,这一切没有什么新奇的地方,但对于朱高煦来说,他算是进一步了解了这个时代百姓的生活。

    夯实的土地两侧是草席上摆放好的瓜果,不远处的朝廷肉铺内则是挂着一条条鲜红的肉条。

    来往行人虽然穿着布衣布鞋,但穿着十分得体,头发也经过漱洗后用布巾束缚。

    偶尔有人牵着牛驴家犬贩卖,朱高煦也会上去问价。

    如杨展所说的一样,一头黄牛的价格在七两左右,而所谓犁牛则是水牛,价格略高,在八两六钱左右。

    尽管结账时,百姓大多都使用铜钱,但从他们用“两”作为单位来看,白银已经逐渐作为货币在民间流通了。

    百姓们之所以不使用,无非是碍于朝廷禁令罢了。

    期间,朱高煦也能听到一些脚商讨论说没有白银做货币,使得生活不方便。

    对此,朱高煦没有办法站在百姓的角度去苛责朱元璋,因为他来自后世,可以站在上帝视角来了解朱元璋面对的局面。

    尽管后世的国家在世界白银储量很高,但那是因为后世有内蒙、新疆及东北地区。

    刨除这些地方,眼下的大明拥有易开采银矿的省份不算多。

    白银在历朝历代都有,却没有成为货币流通,最重要原因就是数量太少,难以形成流通的货币。

    在朱高煦的认知中,这一情况的改变也是因为明代钞法败坏所致。

    从成化年间开始,由于钞法败坏到了极致,因此朝廷开始重视银矿开采。

    加上此时云南因为历代皇帝近百年的不断移民,因此当地得到了极大的开发,而云南也开始成为白银的主要产地,每年可向明朝上交银课十余万两。

    按照明代银课抽三成的比例,云南一省每年的白银产量就可以达到四十余万两及以上。

    加上江西、南直隶、广东等地的银矿不断开采,明朝每年开采出的白银数量不下百万两,极大加快了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ued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