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阴晴圆缺

    第6章 阴晴圆缺 (第2/3页)

潘和丽江,也叫那茶课司的官员说今岁茶叶产量不行。”

    “他们既然搪塞我,那我也搪塞过去,叫他有苦说不出。”

    “是……”朱允炆应下,但对于自家爷爷这种办法还是觉得有些不太符合君子之道。

    不过他虽然面上没有说出来,但表情却出卖了他自己。

    见到朱允炆的表情,朱元璋也苦口婆心的教导道:“允炆啊……天子承天道而驭万方,那些儒生的经史典籍可以看,但不能照做,作为帝王得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被人牵着鼻子走。”

    “孙儿谨听皇爷爷教诲。”朱允炆见自己的心思暴露,连忙回应表示自己知道了。

    不过瞧他那模样,朱元璋只能在心底叹了一口气,不免怀念起了已经薨逝的朱标。

    朱标虽然也有些儒生气,但好歹能分清自家人和外臣的区别,但自家这个孙儿……

    朱元璋沉默不语,只是默默处置着案前奏疏。

    【庚戌,云南摩紫洞蛮寇建昌打冲河西守堡,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徐凯以成都等卫兵击败之】

    【癸丑,广西思陵州土蛮抗命,土官韦寿以土兵平】

    【戊辰,道州猺蛮盘大等五百余人作乱,湖广都指挥使司遣兵讨捕获其党,周子昌等二十九人诛之余皆溃散】

    “这些蛮子,倒是片刻不停歇。”

    瞧着一份份云南、广西、湖广等地的少民叛乱奏疏,朱元璋不禁回想起了刚才的武官子弟表现,不由的有些忧心。

    好在一想到自家那孙子朱高煦,朱元璋心里还是不免的有了几分值得庆幸处。

    “高煦本事不错,你着五军都督府属官去考校一下他的韬略,考校完后再回来告诉我。”

    朱元璋头也不抬的吩咐起了朱允炆,朱允炆见状也作揖应下。

    不久,辇车及百官兵卒都渐渐消失在了道路尽头,往着北面的紫禁城而去。

    “该走走,该留留啊……”

    在辇车离去的时候,大教场内的朱高煦也迎来了一场离别。

    他倚在营房门口,瞧着里面收拾行装的一些武官子弟,不免有些唏嘘。

    大教场内营房足有两千六百余处,每处占地四分,可容纳一小旗十人。

    不过,自从北伐胜利后,朱元璋就命工匠在京皇城、内城、外城等地城门建造屋舍来供驻扎南京的军卒居住。

    曾经用于屯兵练兵的大教场,最后也只剩下了御前豹韬卫精骑及河州卫西番精骑常驻此处。

    瞧着屋内一个个收拾行李准备离开的武官子弟,朱高煦倍感唏嘘。

    “殿下,我们走了。”

    收拾好了行李,与朱高煦认识三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